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横吹曲辞·关山月

标题包含
横吹曲辞·关山月
秋月朗朗关山上,山中行人马蹄响。 关山秋来雨雪多,行人见月唱边歌。 海边漠漠天气白,胡儿夜度黄龙碛。 军中探骑暮出城,伏兵暗处低旌戟。 溪水连地霜草平,野驼寻水碛中鸣。 陇头风急雁不下,沙场苦战多流星。 可怜万国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他的生平和事迹主要见于《旧唐书》和《新唐书》的记载。 张籍出身贫寒,年轻时曾从事农业劳动,后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他在文学上颇有造诣,尤以诗歌创作...查看更多
wxw121212
去完善

译文
明月高悬在寂静的关山上,山中的行人和战马的声音响彻夜空。关山的秋天总是雨雪不断,赶路的士兵望着月亮不禁唱起了戍边的歌曲。 大海的远方,白色的沙滩上,夜幕下的敌军正准备越过边境的黄龙碛。军中的探子骑马来报,夜里的敌情在黑夜里很难被发现。 溪水流淌过冰霜覆盖的草地,沙漠中的骆驼在寻找水源。逆风而来的大雁不降落在这片土地,战场上激烈的战斗就像天空中的流星划过。 可悲的是各国的边界战争,一年年过去,战死的人们的遗骸渐渐被秋天的草木掩盖。
wxw121212
去完善
释义
1. 横吹曲辞:古代歌曲名,为《乐府诗题》之一; 2. 关山月:描绘征人离家别妻,远征边关的景色的诗篇; 3. 秋月朗朗:指明亮的月光照耀在关山上; 4. 关山:山名,这里指边关的山脉; 5. 行人:指出征的人马; 6. 马蹄响:马匹行走时发出的蹄声; 7. 边歌:即行人在边关唱出的诗歌; 8. 海边漠漠:形容海边辽阔无边的景象; 9. 黄龙碛:古战场名称,今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一带; 10. 探骑:执行侦查任务的骑兵; 11. 暮出城:指在傍晚时分出城执行任务; 12. 伏兵:埋伏的士兵; 13. 低旌戟:低下军旗和长矛,指军队暂时隐蔽的行动; 14. 溪水连地:溪水流淌在平地上; 15. 霜草平:指被霜覆盖着的草地; 16. 野驼:野生的骆驼; 17. 碛中鸣:在沙漠地区发出鸣叫; 18. 陇头风急:指狂风大作的景象; 19. 雁不下:形容大雁被狂风阻挡无法降落; 20. 沙场:战争发生的地点; 21. 流星:比喻战争中发射的火炮和箭矢; 22. 万国:各个国家; 23. 关山道:连接各处的山路; 24. 战骨:战争中的遗骨; 25. 秋草:秋天的野草。
wxw121212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横吹曲辞·关山月》以描绘关山月的景色为主,结合行人的马蹄声、关山的雨雪、海边的漠漠天气等元素,展现了边疆的荒凉与战争的苦痛。诗人通过“军中探骑暮出城,伏兵暗处低旌戟”的场景,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不确定性。同时,“溪水连地霜草平,野驼寻水碛中鸣”的景象也反映了边疆环境的艰苦。最后,诗人以“可怜万国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的感叹,表达了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痛苦的深深同情。整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边塞战争画卷。
wxw121212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横吹曲辞·关山月》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此时的张籍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他在这个时期遭遇了家族的变故,使他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艰辛。这段人生经历使他对国家的安危和民众的苦难有了更深的体会,这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唐德宗时期,国家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社会矛盾激化,民生疾苦,边疆战事不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籍的诗歌创作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横吹曲辞·关山月》正是这种忧虑的体现,诗人通过描绘边关战场的景象,表达了对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痛苦的关切和对和平的向往。
wxw121212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