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蓟北旅思

标题包含
蓟北旅思
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 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 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他的生平和事迹主要见于《旧唐书》和《新唐书》的记载。 张籍出身贫寒,年轻时曾从事农业劳动,后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他在文学上颇有造诣,尤以诗歌创作...查看更多
大小通吃166
去完善

译文
每天都在遥望故乡,只能唱唱古曲聊以慰藉。常常在送别的地方,想起离别家乡的时光。失意的情绪只能独自倾诉,多愁的滋味只有自己明白。客居的亭子外,柳树枝条被折断,都是朝南的方向。
大小通吃166
去完善
释义
1. 蓟北:古代燕国的都城,位于今北京一带,借指北方地区。 2. 乡国:家乡、故乡。 3. 白苎词:用白苎麻编成的歌词,这里指民间曲调。 4. 长因:经常因为。 5. 失意:不顺利、不得意。 6. 独语:独自说话、自言自语。 7. 多愁:忧愁、忧虑。 8. 客亭:旅途中暂时休息的地方。 9. 门外柳:比喻别离的情景。 10. 南枝:朝南的树枝,寓意阳光充足、生机勃发。
大小通吃166
去完善
赏析
《蓟北旅思》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在蓟北的旅思之情。开篇两句“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无尽思念。接下来的“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通过送人的场景,回忆起了离家的情景,这种强烈的对比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深深的乡愁。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倾诉了自己的心境。“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表达了诗人独自承受着失意的痛苦和多愁的折磨,这种情感深刻而内敛。结尾两句“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以客亭门外的柳树为背景,象征着诗人在异乡的生活,柳树枝条被折尽,寓意着诗人内心的煎熬与挣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诗人孤寂、惆怅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揭示了古代游子离家别亲、独在他乡的普遍情感。
大小通吃166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蓟北旅思》是唐朝诗人张籍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唐朝中期,大约公元800年左右。在这个时期,张籍的生活经历丰富,他曾多次游历北方各地,体察民间疾苦,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现实关怀。 在唐朝中期,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战乱不断。在这样的背景下,张籍的诗歌以关注民生、反映社会现实为主题,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他的作品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蓟北旅思》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所见到的荒村野景,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通过对战场景象的描绘,诗人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体现了他对民生的关注和对和平的向往。
大小通吃166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