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和州刘使君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离别已久,仍在这座城市徘徊,闲暇时与春风共饮,聊以慰藉。
我特意到沙口堰送别客人,却常在水心亭欣赏花朵。
拂晓时分,江边的雾气使城市更加洁白;雨后,青山翠绿的景色更是盈满了全城。
来到这里,诗人的情思应该会得到更多的灵感,然而醉意中的高歌又有谁能够听到呢?

去完善
释义
寄和州刘使君:这是一首写给和州刘使君(古代官员的尊称)的诗。
1. 别离已久犹为郡:意为与刘使君离别已经很久了,他还担任着地方官职。
2. 闲向春风倒酒瓶:在闲暇时以春风为伴,倾倒美酒。
3. 沙口堰:和州的一个地名。
4. 水心亭:和州的一处景点。
5. 晓来江气连城白:早晨的雾气笼罩全城,一片苍茫的景象。
6. 雨后山光满郭青:雨后的青山满眼,覆盖了整个城市。
7. 到此诗情应更远:到了这个地方,诗意应该更加浓厚。
8. 醉中高咏有谁听:在沉醉之中高声吟唱,但又有谁来聆听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寄和州刘使君为题,展示了一幅远离官场的田园生活画卷。首句“别离已久犹为郡”,诗人表示自己与刘使君虽然离别已久,但依然挂念对方。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春日的美好景色:闲时倒酒瓶,送客过沙口堰,赏花上水心亭。这些细节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清晨的江气和雨后的山光,凸显出和州的美丽风光。诗人感叹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己的诗情会更加远扬,但沉醉在美酒之中的高歌又有谁人能听呢?这里的“醉中高咏”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也流露出他洒脱不羁的性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和州刘使君》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籍的作品,创作于公元816年。这个时期,张籍已经52岁,经历了官场沉浮,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此时的唐朝,虽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多年,但国力依然虚弱,政治腐败,民生困苦。
张籍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疾苦的诗人,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刘使君的敬仰和对和州的思念之情。他希望刘使君能够像治理自己的家乡一样,把和州治理得繁荣昌盛,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这种情感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也体现了他对时代的责任感。
在这首诗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张籍作为一名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的诗歌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这也是张籍诗歌的魅力所在,让人们在欣赏其艺术成就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他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