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妇怨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今丈夫战死沙场,腹中尚有未出生的孩子,而我虽然活着,却如同白日里的蜡烛一般,残喘苟延,毫无希望。

去完善
释义
昼烛:白天点燃的蜡烛,比喻生命短暂且毫无意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位征妇的悲惨遭遇,展现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性打击。开篇两句点明时间、地点与事件,“九月”渲染秋日肃杀氛围,“汉军全没”则凸显战况惨烈。接着,“万里无人收白骨”一句直击人心,揭示出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家家城下招魂葬”进一步铺陈这种普遍的悲剧,使读者感受到一种集体性的哀伤。
下半部分聚焦于个体命运,刻画了一位失去丈夫、尚未分娩的妇人形象。她原本依赖家庭获得幸福,即便清贫也能知足,但战争彻底摧毁了这一切。“夫死战场子在腹”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她的无助与绝望。最后一句“妾身虽存如昼烛”,以精妙的比喻结束全诗,不仅表现了生命的脆弱,更隐含着征妇对未来生活的彻底放弃。整首诗语言质朴却情感浓烈,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彼时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时有冲突。张籍历经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时期,社会凋敝,战乱频仍。他目睹战争带给百姓的深重苦难,尤其对那些失去亲人的征妇充满同情。此诗通过描写一位丈夫战死、身怀六甲的女子的悲惨境遇,深刻控诉了战争的残酷,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和平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