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山居
豆粥通幽径,松杉蔽野门。
眼空楼外碧,身落洞前村。
荷静风岩晓,梅开雪月昏。
环山书未卷,林薄鸟声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煮粥的大豆如同指引的幽径,松树和杉树覆盖了郊野的门庭。
远望的眼睛穿透了楼房之外翠绿的景色,身心落在山洞前的村庄里。
清晨荷花在岩壁上静静开放,暗香浮动;黄昏时分梅花在月光下雪中盛开,楚楚动人。
环绕山峦的书还未合上,林间的光影交错,鸟儿叽叽喳喳热闹非常。
去完善
释义
1. 豆粥:指用豆类熬制的粥,此处形容山居生活的简朴。
2. 松杉:松树和杉树,这里泛指山林树木。
3. 蔽野门:遮挡住野外的小门,意指山居环境清幽。
4. 眼空:放眼望去,视野开阔。
5. 碧:青绿色,这里形容远方的美景。
6. 洞前村:位于山洞前的村庄,这里描绘了山居的周边环境。
7. 荷静风岩晓:荷花在静谧的风中摇曳,清晨的阳光照在岩石上。
8. 梅开雪月昏:梅花盛开的时候,月色在雪景中显得昏暗。
9. 环山书未卷:围绕着群山,书籍还未合上,表示作者在山居生活中仍然保持着阅读的习惯。
10. 林薄:稀疏的树林,这里指山居周边的景色。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五言诗。诗人通过描写山居生活的各个细节,展现了其超脱世俗、归隐自然的情怀。全诗语言质朴,形象生动,情景交融,寓意深远。
“豆粥通幽径,松杉蔽野门。”开篇两句便展现出山村生活的宁静与幽深。豆粥的香气沿着蜿蜒的小径飘散,苍劲的松杉树荫遮挡了野外的小门,这样的场景使人心旷神怡,恍若世外桃源。
“眼空楼外碧,身落洞前村。”这两句承接上文,进一步描述了诗人所见所感。站在楼上望去,满眼都是碧绿的田野;诗人仿佛置身于洞穴前的村落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怀抱。
“荷静风岩晓,梅开雪月昏。”这两句写景,诗人以荷花和梅花为代表,描绘了四季变幻的美景。荷叶在晨风中摇曳生姿,傲霜斗雪的梅花则在月色中绽放光彩。这些景象既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又暗示了诗人面对困境的不屈意志。
“环山书未卷,林薄鸟声喧。”最后两句以书卷和鸟声作为收尾,诗意盎然。群山环绕之间,诗人的书本还未合上;树林深处,鸟儿欢唱的声音此起彼伏。这样的画面既展示了诗人的好学精神,又表达了其对山居生活享受与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氏山居》是南宋诗人袁说友创作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山区的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创作背景:
1. 诗词的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这是一个战乱频仍但文化艺术繁荣的时代。
2. 该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袁说友(1140-1204年)是南宋著名文人,历任州县官员,后升任尚书左司郎。他一生宦海沉浮,对农村生活和农民生活有着深刻的体会。在他的诗作中,常常表现出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3. 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南宋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不断,大量人口南迁,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发展,农村社会相对稳定。在这个时期,许多文人墨客以描绘江南山水风光和农民生活为题材进行创作,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