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为迪上人赋寒倚

标题包含
为迪上人赋寒倚
山僧爱修竹,种此出嚣尘。 霜雪不知苦,岁时长自春。 定回闲坐石,风过动吟身。 傥欲求归止,清虚即道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薛嵎(1167年-1230年),字仲止,号云泉,南宋诗人。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薛嵎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并未取得功名。后来,他在地方...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山中的僧人喜欢修竹,在此地种植能远离尘世的喧嚣。 尽管经受风霜雨雪,它们并不觉得痛苦,一年四季常保青春。 禅定时坐在石头上,风吹过时诗人也会吟咏。 如果想寻找一个归宿,那清新宁静之处就是真理之道。
去完善
释义
1. 山僧:指隐居山林的僧人,此处指的是诗中的主人公“迪上人”。 2. 修竹:经过修剪的竹子,这里指种植的竹子。 3. 嚣尘:喧嚣尘世,与隐逸生活相对立的一种社会环境。 4. 霜雪不知苦:指竹子在风霜雨雪中茁壮成长,不畏艰苦。 5. 岁时长自春:竹子四季常青,即使冬天也如春日一般生机勃勃。 6. 定回:佛教语,禅定之后。 7. 闲坐石:在石头上安静地坐着。 8. 风过动吟身:风吹过时,诗人起身吟咏诗歌。 9. 傥欲求归止:表示如果有机会,想要过上隐居的生活。 10. 清虚即道真:清静虚无是修行的真谛所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山僧在喧嚣尘世中种植修竹的情景。诗人通过对竹子的描写,展现了山僧坚韧、高洁的品质。在风霜雨雪的洗礼下,竹子依然茁壮成长,仿佛永远充满生机。而山僧在闲暇时坐在山石上,感受着风吹过竹子的声音,以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 最后两句“傥欲求归止,清虚即道真”,表达了诗人对于清静、空虚的生活状态的追求,认为这才是真正的道家真谛。诗人通过赞美山僧与修竹的品质,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为迪上人赋寒倚》是南宋诗人薛嵎在宁宗嘉泰二年(1202年)创作的一首描绘冬日景象的诗歌。 此时南宋政权日趋衰落,外患频仍,国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薛嵎生活在这一时期,他深感社会矛盾的严重性,以及人民生活的不易。他在诗中以迪上人为代表,借以表达自己对于世态炎凉、人生困厄的深深忧虑。 宁宗嘉泰二年正处于宋金对峙阶段,两国关系紧张。宋朝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趋激烈,士人阶层和民众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苦难。然而,迪上人在这样的环境下仍然坚守信仰,忍受寒冷,显示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薛嵎深受感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赞美迪上人精神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