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柴门

标题包含
柴门
春风随处好,吟事又相催。 触石云飞去,呼童鹤误来。 杖藜无疾步,花地有香埃。 不许车尘入,柴门只半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薛嵎(1167年-1230年),字仲止,号云泉,南宋诗人。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薛嵎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并未取得功名。后来,他在地方...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天和煦的风处处宜人,吟诗的事情又催促着我。 云雾轻轻触碰山岩就飘散而去,呼唤孩子们像鹤鸟一样飞来。 拄着拐杖散步,脚踏着落满花香的土壤。 不允许车马尘土污染这里,所以柴门只是半开。
去完善
释义
《柴门》是南宋诗人薛嵎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每句的注释: 1. 春风随处好:“春风”指的是春天温和的风,“随处好”是说春天的美景无处不在。 2. 吟事又相催:这里的“吟事”指的是写诗的事情,“相催”表示互相催促。这句意思是说诗人又要开始创作诗歌了。 3. 触石云飞去:“触石”指碰到石头,这里可能是说诗人行走在山路中;“云飞去”形容云雾飘散的样子,这句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色。 4. 呼童鹤误来:“呼童”是呼唤童子或小孩的意思,“鹤”是一种鸟类,古人常常用它来象征仙人和隐士;“误来”表示无意中来到。这句可能是在描述诗人遇到的一位隐士或者仙人形象的人物。 5. 杖藜无疾步:“杖藜”是拄着手杖走路的意思,“无疾步”表示不着急赶路。这句表达了诗人在慢悠悠地欣赏风景。 6. 花地有香埃:“花地”是指繁花似锦的地方,“香埃”是香气弥漫的尘土。这句描绘了美丽的花海景象。 7. 不许车尘入:“不许”是不允许的意思,“车尘”是指车马经过时扬起的尘土。这句表明诗人不愿被世俗打扰,想要保持一份宁静的心境。 8. 柴门只半开:“柴门”是用木头和树枝制作的简陋的门,“只半开”表示只是稍微打开一点。这句描写了诗人的居所朴实无华,与世无争的意境。
去完善
赏析
薛嵎的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景象。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现了其对恬静生活的向往。在诗歌的开篇,“春风随处好”一句便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季节,强调了春天的美好无处不在。接下来的“吟事又相催”则体现了诗人对创作的热爱与执着,使得诗意更加浓郁。 第二联“触石云飞去,呼童鹤误来”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物活动的交融,表现出诗人的超脱心境。石头、白云、儿童、仙鹤等元素的穿插交汇,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动静结合的诗意世界。同时,这一联也隐含着诗人在追求精神超越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暂时迷茫。 第三联“杖藜无疾步,花地有香埃”以诗人杖藜漫步的形态,揭示出他远离世俗纷扰的心态。虽然表面上看似缓慢的步伐,却体现了诗人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而“花地有香埃”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美感的追求。 最后“不许车尘入,柴门只半开”两句,是诗人对远离俗世纷扰的精神家园的坚守。他以半开的柴门象征性地对外界的喧嚣作出抵制,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薛嵎的《柴门》一诗是南宋时期的一首五言诗。创作于公元1256年左右,正值南宋后期,时局动荡不安,南宋朝廷腐败无能,抗金战争屡屡失败,民生疾苦。 这个时期的薛嵎,作为一位学者和官员,亲眼目睹了国家的衰落和民众的苦难。他深感忧虑,但又无力改变现状。他的诗歌作品中充满了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对朝廷腐败的批判。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薛嵎创作了《柴门》这首诗。诗中通过对柴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民众生活的关切之情。通过“老木空山静,疏篱隔水深”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社会黑暗的愤怒和对民众生活困苦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