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定风波(重阳)

标题包含
定风波(重阳)
九日登临有故常。随晴随雨一传觞。多病题诗无好句。孤负。黄花今日十分黄。 记得眉山文翰老。曾道。四时佳节是重阳。江海满前怀古意。谁会。阑干三抚独凄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他是北宋末南宋初的一位著名诗人,同时也是官员。 陈与义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擅长诗词歌赋。他于宋徽宗政和三...查看更多
夏の末
去完善

译文
九天登高已成为习惯。晴雨交加举杯共度。多病的我难以作出好诗,真是浪费。金黄的菊花今天格外鲜艳。 还记得那已故的文学大家苏东坡吗?他曾说过,四季的美好节日里就属重阳节最棒了。眼前的江海满是怀旧之情,有谁知道呢?独自三次抚摸着栏杆,无比凄凉了。
夏の末
去完善
释义
1. 九日登临有故常:指重阳节登高饮宴的习俗。 2. 随晴随雨一传觞:指不管天气如何,都要尽情地喝酒庆祝。 3. 多病题诗无好句:因为身体不好,所以写不出好的诗句。 4. 孤负:辜负了。 5. 黄花今日十分黄:这里指菊花,形容菊花的颜色非常鲜艳。 6. 记得眉山文翰老:指北宋文人苏轼,他曾担任翰林学士。 7. 曾道:过去曾说过。 8. 四时佳节是重阳:指重阳节是一年四季中最值得庆贺的节日之一。 9. 江海满前怀古意:站在江边,感慨历史的沧桑变化。 10. 谁会:谁能理解。 11. 阑干三抚独凄凉:独自抚摸着栏杆,心中充满了孤独和悲伤。
夏の末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登高远眺时的感慨。首句“九日登临有故常”说明这一天是人们常常用来登高赏景的日子。接下来两句“随晴随雨一传觞,多病题诗无好句”则描绘了节日的氛围和诗人自身的病态。尽管没有写出很好的诗句,但是“黄花今日十分黄”仍然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下阕中,诗人提到了古代的文人墨客如苏东坡等,他们也曾为重阳节留下过美好的诗篇。然而现在的人们却不再了解这些故事,以至于当诗人独自登上高楼时,只能独自一人承受那份孤独与寂寞。这首词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细致的描绘和深远的寄托,充分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及自然景象的独特见解和感慨。
夏の末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定风波(重阳)》是宋代著名诗人陈与义的一首描绘重阳节景象的佳作。此诗创作于北宋末期,公元1127年左右。当时的北宋王朝正值内外交困之际,战乱频繁,民生疾苦。 在这时期,陈与义经历了人生中的诸多波折。他曾担任监察御史、尚书省左司郎中等职,但因朝政腐败、宦官弄权而辞官回乡。在归隐田园期间,他得以亲身体验民间疾苦,感悟人生的酸甜苦辣,从而在诗歌中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百姓生活的同情。 在同一时期,北宋末期的社会动荡也影响到了文人墨客的心境。他们开始对国家的繁荣昌盛产生了质疑,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也开始转向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普遍具有关注民生、探讨人生哲理的特点,这与陈与义的诗风非常契合。
夏の末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