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端研送郑景元同年
贵公宝研如宝璧,书生摩墨但摩石。
有文无研正不妨,有研无文亦堪惜。
渐老祇愁才力尽,片歙拳端宁不靳。
吾家面样什袭珍,色如马肝肤理润。
昔言眼为石之病,此论不公吾有证。
星辰在天珠在渊,此石睛光鸜鹆莹。
文字之祥吾敢颛,郑侯一见心拳拳。
百年石交吾与汝,更有甚者吾当捐。
儿曹旁观俱唧唧,儿曹莫痴翁岂失。
郑侯自有无价珍,持献于人吾惴栗。
愿侯珍研如所有,少时光芒须逼斗。
会看落笔中书堂,却试玉堂挥翰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您对宝贝砚台如同宝玉般珍视,文人用砚磨墨却在砥砺人格。
有才华无须砚台增辉,有砚台却无才学也觉可惜。
逐渐老去唯恐才情耗尽,这砚台于我弥足珍贵。
我家珍藏的那方砚台如皮肤柔润的马肝,昔日言论把眼比作石头的病疾,这种观点我不认同。
星辰在高天,美玉藏于深渊,这块砚台闪烁着鸜鹆般的莹光。
关于书法的吉祥之处我不敢独占,郑侯见到它便心生爱意。
我们一生的好友关系,我将与您共度百岁时光。
后代人在旁边叽叽喳喳,但他们不要犯傻,因为我绝对不会犯错。
郑侯自己有无价之宝,拿出来献给他人让我感到不安。
希望郑侯能像对待珍宝一样对待自己的砚台,它的光芒终将照耀四野。
有朝一日能看到您在朝廷挥洒笔墨,那将是何等美好的事情。
去完善
释义
1. 贵公:指郑景元同年,即诗人的朋友。
2. 宝研:珍贵的砚台。
3. 宝璧:珍贵的玉器。
4. 书生:读书人,此处指诗人自己。
5. 摩墨:指磨墨写字。
6. 摩石:指摸砚台。
7. 有文无研:砚台虽不精致但仍有诗文可写。
8. 片歙:指砚台的形状。
9. 拳端:砚台的顶端。
10. 色如马肝:砚台的颜色像马的肝脏一样。
11. 昔言眼为石之病:古人认为眼病是由看石头引起的。
12. 此论不公吾有证:这一说法不公平,我有证据来证明。
13. 星辰在天珠在渊:天上的星辰和深渊中的珍珠,比喻珍贵的东西。
14. 此石睛光鸜鹆莹:这块砚台的光泽如同鸜鹆鸟的眼睛一般晶莹剔透。
15. 文字之祥:文学作品的吉祥寓意。
16. 郑侯:指郑景元同年。
17. 郑侯自有无价珍:郑景元自己有珍贵的砚台。
18. 持献于人吾惴栗:将砚台送给别人让我感到不安。
19. 愿侯珍研如所有:希望郑景元能珍惜他的砚台。
20. 少时光芒须逼斗:未来砚台的光芒将照耀四方。
21. 中书堂:指朝廷的文书机构。
22. 玉堂:指皇宫的殿堂。
去完善
赏析
《以端研送郑景元同年》是南宋诗人许及之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通过对砚台的赞美和赠送友人,表达了诗人对文人墨客的敬重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贵公宝研如宝璧,书生摩墨但摩石”,诗人以“贵公宝研”与“书生摩墨”相对比,强调砚台的重要性和尊贵地位,同时也暗示了文人墨客对于砚台的依赖之情。
颔联“有文无研正不妨,有研无文亦堪惜”,诗人认为有文采而无砚台可以书写并不影响文采的表现,但有砚台而无文采则是可惜的。这里既体现了诗人对文采的重视,又表达了对砚台的珍视。
颈联“渐老祇愁才力尽,片歙拳端宁不靳”,诗人担心自己的才情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消退,但仍然坚信自己手中的砚台(片歙拳端)能够助他一臂之力。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通过形容自家珍藏的砚台,以及反驳砚台并无价值的言论,进一步强调了砚台的重要性。其中“吾家面样什袭珍,色如马肝肤理润”描述的是砚台的珍贵和高雅,“昔言眼为石之病,此论不公吾有证”则是对砚台价值的辩护。
紧接着的诗句“星辰在天珠在渊,此石睛光鸜鹆莹”,诗人将砚台比作星空中最亮的星星和深渊中的珍珠,展现出砚台的独特魅力。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通过描述友人郑景元对此砚台的喜爱,以及对文人墨客的敬意,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尾联“愿侯珍研如所有,少时光芒须逼斗”,诗人祝愿郑景元如同拥有这个砚台一样,能在未来的日子里熠熠生辉,成为中书堂或玉堂挥翰手的翘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以端研送郑景元同年》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这一时期正值宋孝宗在位,国家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许及之作为当时的文人,有着较高的文学素养和家国情怀。
在这一时间段内,许及之的人生际遇颇为丰富。他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在科举考试中屡获佳绩,成为了一名官员。然而,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曾多次因直言敢谏而遭到排挤。尽管如此,许及之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关注民生疾苦,为国家献策献力。
在淳熙年间,南宋王朝虽然表面上相对安定,但实际上却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一方面,北方的金国对南宋形成巨大压力,两国关系紧张;另一方面,国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等问题严重。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许及之以诗歌为武器,表达了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