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圆石屏
微风激寒波,浩浩皱纹縠。
连山夹修径,约略露寒木。
何人琢山骨,拂拭温如玉。
苍苍碧月様,入手不盈掬。
此生随万物,何者斯为足。
要须指顾间,一寄千里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微风吹拂过寒冷的湖面,波涛汹涌如皱纹般起伏。连绵的山脉之间,一条小路若隐若现,沿途的树木在严寒中矗立。谁雕刻了这座山岳,仿佛是用温暖的玉抚摸过一般。青翠的山峰倒映在碧绿的湖面上,美得让人忍不住伸手去触摸,但又觉得无法握满掌心。
生命如同万物一样,世间哪有足够的东西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呢?也许只需一瞬间的思考,便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美景。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微风激寒波,浩浩皱纹縠:此句描述了微风激起的波浪和水纹。其中"皱纹縠"是形容水波的词语,"皱纹"是指水波荡漾形成的花纹,"縠"是指质地轻薄的丝织品,这里用来比喻水的波纹。
2. 连山夹修径,约略露寒木:这句描绘了山间的小路和高高的树木。其中"连山"是指连绵的山脉,"修径"是指蜿蜒曲折的小路。
3. 何人琢山骨,拂拭温如玉:这两句在询问是谁在山中凿出了这块玉般的石头。"山骨"在此处指的是山中坚硬的岩石。
4. 苍苍碧月様,入手不盈掬:这句描述了石头的颜色和形状。"苍苍"指深青色,"碧月様"意为如同月亮般青翠的光泽。"入手不盈掬"是说拿起这石头感觉它并不大,一手就可以握住。
5. 此生随万物,何者斯为足:这两句抒发了人生哲学,表示生命要与万物同在,不应过于追求完美。"何者斯为足",即什么样的东西才是完美的。
6. 要须指顾间,一寄千里目:最后两句表示,尽管不能求全责备,但也要尽量把握当下,眺望远方,胸怀壮志。"要须"表必须,"指顾间"形容时间短暂,"一寄"在此表达寄予的意思,"千里目"借喻远方的理想。
去完善
赏析
《小圆石屏》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观察和欣赏自然风景时的心境变化。首先诗人通过对“微风激寒波,浩浩皱纹縠”的描述,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随后,诗人通过描绘“连山夹修径,约略露寒木”的山川景色,传达了自然界中宁静致远的氛围。接着,诗人以“何人琢山骨,拂拭温如玉”表达了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美,同时也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在后面的诗句中,诗人用“苍苍碧月様,入手不盈掬”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美景如同一块温润的玉,使读者产生无尽的遐想。最后,诗人以“此生随万物,何者斯为足。要须指顾间,一寄千里目”收尾,揭示了生命的真谛,即我们要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好,并在短暂的人生中找到满足和快乐。整首诗借物抒怀,寓意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小圆石屏》是南宋诗人许景衡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初期(1127-1279年)。
在这个时期,许景衡曾担任过多项官职,如知县、尚书郎等。他在任期间,关注民生,体恤百姓,为国家治理尽心尽力。然而,南宋初期的政治环境复杂多变,许景衡在官场上也遭遇了诸多挫折。他曾因直言不讳而触怒权贵,多次被贬谪,甚至曾被罢官。这些人生际遇使他对国家的命运和百姓的疾苦有了更深的体会。
在同一时期,南宋正处于金国南侵的压力之下,国土丧失,民生凋敝。然而,南宋朝廷内部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权臣当道,政治腐败严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景衡更加关注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在《小圆石屏》这首诗中,许景衡通过对小圆石屏上描绘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他在面对人生的波折和时代的困境时,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