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即事 其三

标题包含
即事 其三
城外黄河四面流,此中真个是瀛洲。 鸡豚散处看渔市,芦苇丛中认马头。 子美凄凉聊遣兴,贾生卑湿不无忧。 相过喜得田郎子,时有新诗与唱酬。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许景衡(1072年-1128年),字少伊,号横塘居士,浙江台州黄岩人。北宋末南宋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许景衡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中进士,历任县令、郡守等职。他勤政爱...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城外黄河滚滚流,这里仿佛人间仙境。 散居的村民在渔市叫卖,从芦苇丛中辨认出马的踪迹。 杜甫在这里感到凄凉但聊以自慰,贾谊身处低洼潮湿之地也有忧虑。 欣慰地遇到田郎这样的朋友,时常有新的诗篇相互唱和。
去完善
释义
1. "城外黄河四面流":本句描述了许景衡所处环境的地理特点,"黄河"是中国北部的一条重要河流,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四面流"意味着河水在城外流淌,流向四方。 2. "此中真个是瀛洲":"瀛洲"出自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为神仙居住的仙境。这里许景衡将所在之地比喻为仙境,表现出他在此地生活的愉悦之情。 3. "鸡豚散处看渔市":本句描绘的是农村地区的景象,"鸡豚"指的是家禽家畜,"渔市"则是农村地区的市集。这句话传达出作者对乡村自然风光的喜爱。 4. "芦苇丛中认马头":"马头"指船的头部,这里可以理解为许景衡在河岸上看到了船只。这一句表达了他对水上交通的热爱和对宁静水乡生活的向往。 5. "子美凄凉聊遣兴":这里的"子美"是指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他的许多诗歌都表达了自己生活中的困苦。这句诗许景衡借用了杜甫的经历,表达了虽身处困境但仍旧保持乐观的心态。 6. "贾生卑湿不无忧":"贾生"是汉代的一位官员,此处代指有识之士。"卑湿"指地势低下潮湿的地方,通常是不适宜居住的环境。这句是说许景衡意识到环境的不利影响,但他依旧能够看到其中隐藏的积极因素,表明他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7. "相过喜得田郎子":这句话中的"田郎子"是许景衡的朋友,可能是一位农村士人。这句话传达出作者对朋友的深厚感情。 8. "时有新诗与唱酬":"唱酬"是一种古代文人之间交流诗歌的方式,互相唱和、互相赞美。在这里,许景衡表示他与朋友之间时常以诗为伴,共同探讨诗歌创作的奥秘。
去完善
赏析
《即事 其三》是南宋诗人许景衡的一首描绘河州风光的诗。这首诗通过描绘黄河、渔市、芦苇等自然景色,以及对杜甫和贾谊的引述,表达了作者在河州生活的感受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先,诗人以“城外黄河四面流”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河州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接着,诗人用“此中真个是瀛洲”来形容河州的美丽景色,表达出对这里的热爱之情。紧接着,诗人通过观察渔市和辨认马头,进一步展现了河州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气息。 然后,诗人引用了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和贾谊的《过秦论》,表达了对两位古代文人遭遇的同情和感慨。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和思考。最后,诗人以“相过喜得田郎子,时有新诗与唱酬”收尾,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即事 其三》是南宋著名诗人许景衡的一首咏史抒怀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186年,正值南宋孝宗年间,时值金朝南侵、南宋偏安一隅的历史时期。 诗人许景衡一生致力于恢复中原故土、抵御外侮的事业,却壮志难酬。在这首诗中,他以咏史的形式,表达了对自己身处的时代和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忧虑。他在诗中写道:“江表传今古,乾坤战吐吞。无人扫欃枪,坐看北尘昏。”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南宋朝廷无能抵抗金朝侵略的愤懑之情。 在创作这首诗歌的时期,许景衡正面临着人生的重要转折。此前,他曾担任地方官员,因坚持原则、秉公办事而受到上司的排挤和打压。后来,他辞官回乡,致力于教育和学术研究,以实现自己的理想。然而,他的这一选择并没有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认可,使他陷入了深深的孤独和无奈之中。这种人生际遇使得他对现实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促使他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和期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