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寇村舍
再脱兵戈里,全家走路尘。
百年同是客,万事不如人。
幻境终归尽,生涯正要贫。
故人知在否,魂断楚江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远离战场硝烟,全家人在路途中跋涉。
百年来我们都是过客,事事都不顺心如意。
梦幻般的世界终将结束,而生活正面临着贫困。
不知老朋友们是否还健在,我在楚江边黯然神伤。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避寇:躲避战乱。
2. 村舍:乡村的住宅。
3. 兵戈:兵器,战争。
4. 路尘:路上的尘土。比喻路途艰辛。
5. 百年:一生,终身。
6. 万事:一切事情。
7. 幻境:虚幻的境界或境地。
8. 生涯:生活,人生。
9. 正要:正在需要,正是需要。
10. 故人:旧交,老朋友。
11. 知在否:是否还活着。
12. 楚江:长江中游一带,这里指湖南地区。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战乱与流离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全家在逃难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表达了战乱时期人民的悲惨遭遇和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同时,诗人也传达出对生活困苦的坚韧态度和对于故友命运的深切关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避寇村舍》是宋代诗人程俱的一首描绘战乱时期百姓生活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末年,具体时间为公元1117年前后。这个时期,北方的辽金势力逐渐强大,不断南下侵扰宋朝边境,导致民不聊生,战火纷飞。
在诗歌创作期间,程俱的人生际遇可谓跌宕起伏。他曾因科举失利而愤然放弃功名,游历四方,写下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然而,他又在后来的宦海生涯中备受排挤,屡遭贬谪,最终因政治斗争被削籍为民。这一系列的人生波折使他对百姓的苦难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理解。
这个时期的宋王朝内外交困,国家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一方面,皇帝沉迷享乐,士大夫们争权夺利;另一方面,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承受着战乱的沉重负担。在这种背景下,程俱的诗歌作品愈发显得现实而深刻,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