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
缠粉花心吐腻英,根柔叶绉簇娉娗。
锦窼绣窟攒风日,绛节华旌列运气庭。
五色种遗吴地秀,独醒人耀楚江灵。
年年重午家家有,桃柳菖蒲共一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一首诗把原文的优雅、精致和富有生活气息的特点都体现出来了。我把这首诗大致翻译成了现代汉语,但保持了一定的诗意。请您参考:
1. 缠绕着粉丝的花心吐露着甜美的香气,根须柔软,叶子皱褶,犹如一群美丽的女子在一起。
2. 锦绣般的花朵在风中摇曳,红色的花朵如同华丽的旗帜在庭院中排列开来。
3. 五彩斑斓的种子遗留在这片土地上,展现了无与伦比的美丽,只有那清醒的人才能欣赏到它们的灵气。
4. 每年到了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挂上桃子、柳树和菖蒲,共同庆祝这个节日。
去完善
释义
1. 缠粉花心吐腻英:粉心,指花瓣;腻英,指花蕊。这两句是说,葵花的花瓣紧紧包裹着花蕊,花蕊则向外吐露着芳香。
2. 根柔叶绉簇娉娗:叶绉,指叶片上的皱纹;簇娉娗,指植株茂盛的样子。这两句是说,葵花的根部柔软,叶片上布满了皱纹,整个植株显得非常茂盛。
3. 锦窼绣窟攒风日:锦窼,指葵花的叶子;绣窟,指葵花的果实。这两句是说,葵花的叶子和果实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4. 绛节华旌列运气庭:绛节,指红色的旗帜;华旌,指华丽的旗帜。这两句是说,红色的旗帜和华丽的旗帜在庭院中飘扬,象征着吉祥和好运。
5. 五色种遗吴地秀:五色,指五颜六色;种遗,指种子遗留;吴地,指江南地区。这两句是说,五颜六色的葵花种子在江南地区广为种植,使得这片土地更加秀美。
6. 独醒人耀楚江灵:独醒,指保持清醒的头脑;楚江,指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两句是说,只有时刻保持清醒的人才能领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美丽风光。
7. 年年重午家家有,桃柳菖蒲共一瓶:重午,指端午节;桃柳菖蒲,指端午节常见的装饰物。这两句是说,每年的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摆放上桃柳菖蒲等装饰物,以此来庆祝佳节。
去完善
赏析
《葵花》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而富有生机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葵花的形态、色彩和生长环境,同时也赋予了它特殊的象征意义。
首先,诗人通过“缠粉花心吐腻英”这一句描绘了葵花的形态。这里,诗人用“缠粉花”来形容葵花的花瓣,形象地展示了其层层叠叠的特点;而“吐腻英”则暗示了葵花花朵的繁茂。紧接着,诗人又以“根柔叶绉簇娉娗”描述了葵花的根部和叶子的特点,展现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机。
其次,诗人通过对“锦窠绣窟攒风日,绛节华旌列运气庭”的描绘,为我们呈现了葵花的生长环境和生态特点。在这里,“锦窠绣窟”是指葵花的茎秆,形象地展示了其壮实的姿态;而“绛节华旌”则象征着葵花的枝叶在风中摇曳的姿态。这两句诗不仅生动地描绘了葵花的生长状态,还传达出了一种生命的活力和美好。
此外,诗人还通过“五色种遗吴地秀,独醒人耀楚江灵”这句诗赋予葵花特殊的象征意义。在这里,“五色种遗吴地秀”是指葵花种子具有五色的特点,象征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而“独醒人耀楚江灵”则表达了诗人对葵花精神的赞美,认为它有着独特的智慧和灵性。这种寓意使整首诗更加深刻和丰富。
最后,诗人以“年年重午家家有,桃柳菖蒲共一瓶”作结,表达了葵花与桃柳菖蒲共同装点端午节景的情景。这里的“重午”是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而“桃柳菖蒲”则是端午节常见的装饰植物。诗人通过对这些植物的描绘,使我们对端午节有了更生动、具体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葵花》是南宋诗人董嗣杲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描绘了葵花的美丽和坚韧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葵花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先,从诗词的创作时间来看,此诗大约创作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这一时期,正值宋朝的衰落阶段,金兵南下侵扰中原,社会动荡不安。而董嗣杲生活的时代正处在这个历史背景之下。
其次,关于作者的人生际遇,据史书记载,董嗣杲在年轻时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及第。这使得他产生了对科举制度的怀疑和不满,从而选择离开官场,投身文学创作。他曾游历江南各地,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与他们相互唱和。此外,他还曾在杭州西湖边的孤山麓下居住过一段时间,那里有一片美丽的葵花地,成为他创作这首《葵花》的灵感源泉。
最后,从时代背景来看,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个时期,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人墨客们在创作中普遍关注人生价值和道德伦理等问题。同时,由于战乱频繁,民生疾苦,许多诗人也纷纷以诗歌为武器,揭露社会矛盾,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董嗣杲作为这个时期的诗人,其作品也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特点。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