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暄四首 其四
日出东南隅,晨光散瞳昽。
山形西北去,暖气浮冲融。
天地大逆旅,客身一飘蓬。
胡雏啼朝霜,边马嘶朔风。
独怀负暄乐,未许斯人同。
归当献天子,无乃笑愚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阳光驱散昏暗。
山脉走向西北而去,温暖的空气漂浮融合。
天地仿佛巨大的旅馆,而人生就像随风飘摇的蓬草。
边疆的孩子在清晨的霜露中啼哭,边境的马匹在北风中嘶鸣。
独自享受这温暖阳光带来的乐趣,不愿与他人分享。
待我归来之时,我要把这阳光献给天子,或许会被认为是愚蠢的忠诚吧。
去完善
释义
1. 东南隅:指东方和南方相交的角落,此处代指日出之处。
2. 瞳昽:日光逐渐明亮的样子。
3. 西北去:向西北方向延伸而去。
4. 冲融:热气上升的感觉。
5. 大逆旅:比喻天地之大,如同一家旅馆。
6. 客身:游历在外的人,这里指自己。
7. 一飘蓬:像一朵随风飘荡的蓬草,形容居无定所。
8. 胡雏:泛指北方边疆少数民族的少年。
9. 朝霜:清晨的霜露。
10. 边马:边疆的马。
11. 朔风:北风,寒冷的风。
12. 负暄:晒太阳取暖。
13. 斯人:那个人,指共同享受负暄之乐的人。
14. 无乃:恐怕,也许。
15. 愚忠:忠诚老实到了愚昧的程度,这里是自嘲之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负暄”为题,描绘了冬日清晨阳光照耀大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忠诚。诗中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诗意。首联描绘了太阳从东南升起,晨光渐渐驱散黑暗的场景,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颔联通过描述山的形态和暖气的浮动,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无常和生命的活力。颈联则以“天地大逆旅,客身一飘蓬”揭示了人生的短暂与孤独,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尾联则借“独怀负暄乐,未许斯人同”表明了诗人独特的人生观,他认为只有真正懂得享受阳光的人,才能体验到生活的乐趣。最后两句“归当献天子,无乃笑愚忠”则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他将把这种快乐带回朝廷,希望得到天子的赏识。全诗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负暄四首 其四》是北宋文学家刘敞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069年前后。在这一年份里,宋神宗刚刚即位,开始了政治上的变革,推行了王安石的新法。刘敞以他独特的视角,写下了这首诗。
当时的刘敞,已经是一位文坛巨匠,他的诗词深受苏轼、黄庭坚等人的推崇。然而,他在仕途上并未取得太大的成就,曾一度被贬谪出京。因此,他的诗作中常常流露出一种对世事的感慨和无奈。
在这一时期,北宋社会正处于一个转折期,新旧势力的斗争激烈。刘敞作为一位具有独立思想的文人,他既看到了社会的弊端,也看到了改革的必要。这使得他的诗作既有批判现实的锐利,又有对未来展望的期待。
在这首《负暄四首 其四》中,刘敞描绘了冬日阳光下的景象,寓意着生活中的美好时光。然而,他并未沉溺于此,而是通过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关注时事,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