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正仲丞王山
去年我为客,持酒送君归。
君今理征骖,我适卧旧庐。
人生足离合,仕宦相乘除。
科名余十年,丞县亦既迟。
颜色日愈好,绝口无歔欷。
自言有时命,岁宴知何如。
深藏济人具,不作借势书。
虚名多自误,徐步乃疾驱。
从兹拭老眼,看君上亨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去年我为客:我指作者自己;为客表示离家在外。
2. 持酒送君归:持酒,拿着酒;送君归,送别友人回家。
3. 君今理征骖:理征骖,整理行装,准备上路。
4. 我适卧旧庐:适,正好;旧庐,久别的故居。
5. 人生足离合:足,足够;离合,分离与相聚。
6. 仕宦相乘除:仕宦,做官;相乘除,意指做官的得失消长。
7. 科名余十年:科名,科举功名;余十年,剩下的岁月。
8. 丞县亦既迟:丞县,担任县丞职务;既迟,指时间过得慢。
9. 颜色日愈好:颜色,面色;愈好,变得更好。
10. 绝口无歔欷:绝口,闭口不言;无歔欷,不叹气。
11. 自言有时命:时命,命运;有时命,有时遇到好的命运。
12. 岁晏知何如:岁晏,一年将尽的时候;知何如,知道会怎么样。
13. 深藏济人具:济人,助人;济人具,帮助他人的本事。
14. 不作借势书:借势书,借助权势的书信。
15. 虚名多自误:虚名,空名;自误,自我耽误。
16. 徐步乃疾驱:徐步,慢慢地走;疾驱,快步走。
17. 从兹拭老眼:从兹,从此;拭老眼,擦亮眼。
18. 看君上亨衢:看君,看着你;上亨衢,走上通达的大道。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陈傅良写给朋友林正仲的一首送别诗。诗中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情感,以及对于友人的关切和期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去年我为客,持酒送君归”,描绘了去年的情景,诗人以客人的身份为友人送行。颔联“君今理征骖,我适卧旧庐”,则笔锋一转,写到了今年的现状,诗人已回到故居,而友人却即将踏上征程。这一联表现了时间与空间的转换,使得全诗具有了深度和历史感。
颈联“人生足离合,仕宦相乘除”,是全诗的中心思想之一。诗人认为人生的聚散离合是正常的,就如同官场的起起落落一样,都是一种自然的规律。这种观点既体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也反映出他对于世事的理解和洞察。
接下来的几联,都是对于友人的赞扬和期许。诗人提到友人的好相貌、乐观态度、不追求虚名的品质,这些都让他感到非常欣慰。同时,他也希望友人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为国家做出贡献。
尾联“虚名多自误,徐步乃疾驱。从兹拭老眼,看君上亨衢”,是诗人的祝愿和对友人的期望。他认为虚名往往让人迷失自己,而脚踏实地地去奋斗才是正确的选择。因此,他希望友人能够把握住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他也将拭目以待,期待着友人走上成功的道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林正仲丞王山》是南宋诗人陈傅良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中期,即公元1160年至1279年之间。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一隅,面临着北方金国的强大压力。
陈傅良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曾在太学学习,后来成为南宋著名的文人、学者和官员。在南宋中期的政治环境中,文人官僚们常常被迫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陈傅良也不例外,他曾多次担任地方官职,但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在这首诗中,陈傅良表达了送别友人林正仲时的心情。当时,林正仲被任命为王府山的丞,即将离开家乡,远赴外地任职。陈傅良以诗相赠,祝愿林正仲一路顺风,也希望他们能早日重逢。这首诗体现了陈傅良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也反映了南宋文人阶层的生活风貌和社会心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