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挽张材卿知郡

标题包含
挽张材卿知郡
貂蝉不逮老端明,世济谁如好弟兄。 能著青衫偕计吏,却将白发去边城。 夜魂俄断凝香寝,秋泪仍兼曳履声。 万石君家同一传,嗣书应更有公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傅良(1137年-1203年),字君举,号止斋,浙江温州瑞安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教育家,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陈傅良出身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师从郑伯熊、吕祖谦等著...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貂蝉不能比拟老的官员,世上谁能和好的兄弟相提并论呢?他们身着青衫一同担任官职,却能将白发托付给边城。在夜间,灵魂突然中断了睡眠,秋天的眼泪仍然伴随着他们的脚步声。万石君的家族有着同样的声誉,继承书的应该还有更多的大臣和公卿。
去完善
释义
1. 貂蝉:古代皇帝身边的近臣及侍从官员。此处指张材卿的官职。 2. 端明:指端明殿学士,是宋朝的一个文散官名。这里是对张材卿的敬称。 3. 世济:指世代为官的人家。 4. 好弟兄:关系亲近的兄弟或朋友。 5. 青衫:古代低级官员的服装,这里借指张材卿的职位。 6. 计吏:古代负责地方财务的官员。 7. 边城:指边疆的城市。 8. 夜魂:指夜晚的魂魄,这里用来形容张材卿的形象。 9. 凝香寝:香气浓郁的卧室,这里代指张材卿休息的地方。 10. 秋泪:秋天的泪水,这里用来形容悲伤的心情。 11. 曳履声:走路时鞋子摩擦地面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张材卿生前的生活细节。 12. 万石君:汉朝的一位官员,以节俭著称。这里用来比喻张材卿的品质。 13. 同一传:指张材卿的家史记载。 14. 嗣书:继承祖先的事业。 15. 公卿:指朝廷官员。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诗,陈傅良在诗中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张材卿的深深哀悼之情。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人生哲理相互交融,使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貂蝉不逮老端明,世济谁如好弟兄。"首先表达了诗人在道德层面上的惋惜和对友人的敬仰。“貂蝉”借指官职,暗示张材卿未能在生前获得更高的地位,“端明”是对他的尊称。“世济”一词强调了两人在世间的贡献,表达了诗人对这位优秀的兄弟情谊的认同。 "能著青衫偕计吏,却将白发去边城。"描述了张材卿生活的奔波劳碌,以及对国家、百姓的一片忠诚之心。他虽身处清贫之境,却依然尽心竭力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夜魂俄断凝香寝,秋泪仍兼曳履声。"写出诗人对友人突然离去的悲痛和哀伤。通过描绘秋夜的寂静和泪水的无声,使得这种哀痛更加深刻、感人。 "万石君家同一传,嗣书应更有公卿。"借用汉代著名文人石奋及其子孙的事迹,激励后代继承先贤遗志,继续为国家贡献力量。诗人以此表明,虽然张材卿离世,但他的家族仍有才干出众的后人,能够延续他的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张材卿知郡》是南宋诗人陈傅良的一首悼亡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 此时,陈傅良正处在一个多事之秋的人生阶段。他曾任太学博士、国子祭酒等职,后因不满权臣韩侂胄专权,辞官回乡。在这个时期,陈傅良虽然远离庙堂,但始终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民生疾苦。他曾多次上疏朝廷,抨击时政,提倡儒家仁政思想。然而,他的谏言并未得到当权者的重视,反而招来了一些诽谤和攻击。这使他倍感忧虑和无奈。 当时,南宋王朝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北方的金国对南宋虎视眈眈,而国内则由于政治腐败、财政拮据等问题,民生凋敝,社会矛盾激化。在这种背景下,陈傅良通过悼念故交张材卿,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仁人志士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