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忆筇杖

标题包含
忆筇杖
岷峨山下筇竹杖,危者使安衰可壮。 秦皇汉武穷兵不可得,我独得之今丞相。 前年有旨还故园,其冬急召朝日边。 半岁驱驰数千里,頼有此杖常扶颠。 仓黄又别修门去,私室无人谨呵护。 夜半雷霆下取将,儿叫妻啼留不住。 我闻丞相下峡时,一物无有杖自随。 属当晏朝立仗久,怜我弱胫疲坳螭。 如今步屧随衰草,十步趑趄九步倒。 假如杖在欲用之,山精海怪震怒亦不保。 君不见杜陵桃竹欹,常恐失之君山湖上之风波。 梓潼使君之赠尚尔耳,况自丞相还如何。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傅良(1137年-1203年),字君举,号止斋,浙江温州瑞安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教育家,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陈傅良出身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师从郑伯熊、吕祖谦等著...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站在岷峨山下的竹林旁,手中握着筇竹杖,既能让人在险峻的地方安心前行,又能鼓舞着日渐衰老的我。 遥想当年,秦始皇和汉武帝穷尽兵力都无法得到的东西,如今只有我在手,犹如如今的丞相。 前年皇帝下旨让我回到故乡,冬天却又被紧急召回朝中,度过了半年奔波数千里路的日子。幸亏有这筇竹杖始终支撑着我,没有倒下。 再次离别家乡去往修门,家中无人照料,夜晚雷霆响起,杖子被我带走,留下妻儿在家痛哭无法挽留。 听说丞相当初下峡的时候,身边并无任何物品,只有这筇竹杖伴随左右。我想起那年早朝站立太久,它总是怜惜我的疲惫不堪。 如今走在这衰败的草地,十步之间就有九步跌倒。假如要用到这杖子,怕是山精海怪都会被震动而无法保护我们。 你看那杜甫笔下的桃竹,倾斜在湖上,总是担心它会失去。更何况这梓潼使君所赠的筇竹杖呢?
去完善
释义
1. 岷峨:指四川境内的岷山和峨眉山,这里代指巴蜀之地。 2. 筇竹杖:一种竹子制成的拐杖,此处代表老人行走扶持之物。 3. 秦皇汉武:分别指秦始皇和汉武帝,这两位皇帝曾致力于寻求长生不老之药。这里喻指追求长生不老之人。 4. 丞相:这里指作者本人,因为他在朝中担任丞相一职。 5. 故园:家乡,这里指作者的故乡浙江瑞安。 6. 朝日边:指边疆地区,这里意指作者被朝廷征召到前线戍守。 7. 仓黄:匆忙、慌张的意思。 8. 修门:古代洛阳城门之一,这里代指京城。 9. 雷霆:形容雷声震动如霹雳般迅猛。 10. 儿叫妻啼:形容家人担忧的场景。 11. 丞相下峡:这里指作者从巴蜀东归,路过三峡的情景。 12. 晏朝:指退朝以后,这里意指在朝中站立已久。 13. 坳螭:这里指作者自己的脚力。 14. 步屧:指行走。 15. 趑趄:走路不稳,犹豫不决的样子。 16. 山精海怪:指传说中的妖怪。 17. 杜陵桃竹:指杜甫诗中描述的一种竹杖。 18. 梓潼使君:唐朝官员王勃,他曾向杜甫赠送过一把桃竹杖。
去完善
赏析
《忆筇杖》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傅良对于已逝的筇杖的不舍与思念之情。他以岷峨山下的筇竹杖为引子,回顾了筇杖陪伴他在艰难时期给予的支持和依靠。通过秦始皇、汉武帝等历史人物对筇杖的追求,突显出筇杖的重要性以及诗人的独特拥有。接着描述了诗人使用筇杖的日常情境,强调了筇杖在他生活中的作用。然而,在分别时,诗人对筇杖未能得到妥善处理表示遗憾。 随后,诗人借助“山精海怪”的想象,表达了失去筇杖后步履蹒跚的状况,展现了失去筇杖带来的困境。结尾则借用杜甫的典故,借以表达他对失去筇杖的忧虑,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筇杖难以割舍的情感。全诗情感深沉而真挚,令人动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忆筇杖》是南宋诗人陈傅良的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0年左右,即南宋孝宗时期。这个时期,南宋王朝在政治上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陈傅良在这个时期的生活经历较为丰富,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因不满当时的官场腐败而辞官回乡。回乡后,他开始致力于教育和学术研究,培养了大批的学生,其中有不少成为了南宋时期的著名文人。陈傅良的这一人生经历,使得他对隐居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在南宋时期,社会风气普遍追求隐逸生活,认为这是一个人品德高尚的表现。这种风气在文学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陈傅良在这首诗中,通过回忆筇杖这一意象,表达了对自己过去隐居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