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留宰
县楼即日气横空,施及观潮亦奏功。
曾上石岗看蚁穴,当图一饱到三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今日县城气象万千,繁荣景象也惠及观潮的人。
我曾在石岗上看蚂蚁的巢穴,要想到达农村,享受美食和美景。
去完善
释义
1. "县楼":指的是县衙门前的楼,这里用来形容地方官府。
2. "即日":立刻,马上。
3. "气横空":形容气氛热烈,如同天空中的气流一样充满生机。
4. "施及":推广,普及。
5. "观潮":指观看钱塘江的潮水。
6. "奏功":取得成效,取得成功。
7. "曾上石岗":曾经登上石山。
8. "看蚁穴":观察蚂蚁的巢穴。
9. "当图":应当考虑,计划。
10. "一饱":吃得饱足。
11. "三农":指春耕、夏种、秋收三个农事环节。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对社会民生的关爱的诗。首句“县楼即日气横空”描绘了县楼的雄伟壮丽,表现了诗人对壮美景色的赞美。接着的“施及观潮亦奏功”则描述了江潮汹涌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而在接下来的“曾上石岗看蚁穴”中,诗人通过描写观察蚂蚁的行为,寓意着他对社会底层的关注和关心。最后一句“当图一饱到三农”则是诗人对社会民生关怀的体现,表明他希望农民们都能过上温饱的生活。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也体现了他深厚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示留宰》是南宋诗人陈傅良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74年,当时正值南宋时期,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宋室南渡。
在这个特殊时期,陈傅良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如愿及第。尽管如此,他并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继续在文学、历史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在南宋期间,他担任过多地的官员,如婺州通判、尚书省右司郎中等职务。尽管官职不高,但他始终坚守岗位,为国家和百姓谋福祉。
在南宋时期,社会政治氛围较为压抑。一方面,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对金国采取求和政策,导致民间反金情绪高涨;另一方面,统治者为了巩固自身地位,加强对文人的控制,使得许多文人墨客郁郁不得志。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陈傅良通过《示留宰》一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也展现了他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