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孟延昌归兰溪
典同周命士,律协汉诸郎。
师友今千载,妻孥各一方。
发从何处白,菊有去年黄。
惜别无多语,关雎三断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你的命运如同古代的官员,遵循汉朝的法律和规矩。
老师和朋友虽然相隔千年,妻子儿女却各自在远方。
头发从哪里开始变白?菊花仍然是去年的黄色。
可惜离别时没有多说几句,只有关雎诗的三段感人至深。
去完善
释义
1. 典同周命士:典,指朝政制度;周,周代;命士,即受封赏的官员。这里用周代的典制作比喻,赞美孟延昌受到朝廷的重用,担任要职。
2. 律协汉诸郎:律,音乐中的规律;协,和谐;汉,汉代;诸郎,指宫廷乐师。这句是说孟延昌的音乐才能像汉代的乐师一样出色,能和谐地演奏乐曲。
3. 师友今千载:师,老师;友,朋友;千载,千年。这句是诗人感叹时间流逝,老师和朋友的交情已经经历了千年的沧桑。
4. 妻孥各一方:妻,妻子;孥,儿女;各一方,各自在远方。这句是描述诗人和孟延昌的妻子儿女分别在不同的地方生活。
5. 发从何处白:发,头发;从何处白,指什么时候变得花白。这句是说孟延昌的头发不知何时变得花白,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6. 菊有去年黄:菊,菊花;有去年黄,指菊花每年都会盛开。这句是比喻自然界的季节变化,以菊花的盛开来表现秋天的到来。
7. 惜别无多语:惜别,依依惜别之情;无多语,没有太多的话。这句是诗人表达离别时的心情,虽然心中有许多不舍,但临别时却无从说起。
8. 关雎三断章:关雎,《诗经·周南》中的一首诗;三断章,指诗歌的三个段落。这句是诗人引用《关雎》的诗句,表达对孟延昌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赏析
《送孟延昌归兰溪》是南宋诗人陈傅良写给友人孟延昌的一首送别诗。此诗情感真挚,通过对友谊、岁月和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不舍。
首联“典同周命士,律协汉诸郎”,诗人以古代周朝的官员和汉朝的文人雅士作比,强调孟延昌的才学和人品。这一联意在表明孟延昌具有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才能。
颔联“师友今千载,妻孥各一方”,描述了师生情、友情以及亲情之间的空间隔阂。这联透露出作者在时光流转中的感慨,凸显出人生的无常和无奈。
颈联“发从何处白,菊有去年黄”,写的是自然现象与人生感悟的结合。诗人以头发变白和菊花凋谢的现象比喻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尾联“惜别无多语,关雎三断章”,点明了诗的主题——送别。作者在最后以《诗经·关雎》中的诗句作为临别赠言,寄托了对友情的珍重,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优美,内涵丰富,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文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孟延昌归兰溪》是南宋著名诗人、词人陈傅良的一首送别诗。此诗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在这个时期,陈傅良以博学多才而闻名,他不仅是文人墨客中的佼佼者,而且在政治领域也具有较高声望。
在创作这首诗时,陈傅良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他在学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当时著名的学者和文学评论家。然而,他在政治生涯上却遭遇了一定的挫折。他曾多次担任朝廷命官,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取得更高的地位。这使得他对现实生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厌倦和失望。
在诗歌创作方面,陈傅良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考著称。他的许多作品都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社会的关注。在这首诗中,他以离别之情为引子,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和祝福,同时也传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