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帅
甘盘梦不入高宗,四皓莫知其所终。
傅野有人能论学,汉庭无事可言功。
行藏于此尝成趣,谈笑从今得退公。
分付诸儿理民社,宜休堂上听松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甘盘梦不入高宗:甘盘是商朝的贤相,梦指甘盘之死,高宗是指殷高宗武丁。此句意为贤相甘盘入梦而逝,却未能在殷高宗武丁之时得到任用。
2. 四皓莫知其所终:四皓指的是商山四皓,是秦末汉初时四位年老的学者隐士。这句表示四人不知其最终的命运。
3. 傅野有人能论学:傅野指的是西汉时的傅毅,以文学修养著称。这句话意思是傅野有人有学问。
4. 汉庭无事可言功:汉庭指的是汉朝朝廷,这半句表示汉朝朝廷没有值得称赞的功业。
5. 行藏于此尝成趣:这是说在此行藏之间,得到了人生的乐趣。
6. 谈笑从今得退公:谈笑表示轻松地生活,退公是告老还乡之意。这句是说今后可以过轻松的生活,不再操心公务。
7. 分付诸儿理民社:这是交代子孙要治理好百姓的事务。
8. 宜休堂上听松风:宜休是应当休息的意思,堂上是屋舍的高处,松风是松树间的风声。这句话表示应当在高处休息,倾听松树间的风声。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人生选择的诗歌。诗人以甘盘、四皓两位历史人物为例,表达了对学术研究和政治功业的看法。甘盘是商朝的一位贤能之人,但他未能得到商高宗的赏识;四皓则是汉朝的四位隐士,他们的才智并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两组对比强调了机遇和人材之间的关系,也反映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他更看重的是个人的学术研究和内心的宁静,而不是政治上的成功。这种观点体现在“傅野有人能论学,汉庭无事可言功”这一联中。
诗人还提到,选择一种生活态度,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充满乐趣,与朋友谈笑风生,追求心灵的宁静和满足。这在“行藏于此尝成趣,谈笑从今得退公”这一联中有所体现。
最后,诗人告诉家人,他已经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希望他们也能过上平静的生活,听取松风的呼唤,享受生活的美好。这首诗体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观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人朋友的关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沈帅》是南宋诗人陈傅良的一首送别诗,创作于公元1165年左右。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浙江温州瑞安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
在创作这首诗时,陈傅良已经年逾三十,正处在他的人生黄金时期。他在年轻时便已名满天下,曾任国子监主簿、太学录等职位,并与朱熹、吕祖谦等人一同提倡理学。然而,由于他性格刚直,不愿意迎合权贵,因此在官场上并不得意。这一时期的陈傅良,虽然官场不顺,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民生疾苦。
这首诗创作的时期,正值南宋孝宗统治时期,即公元1162年至1189年。这个时期,南宋与金国的战争刚刚结束,双方达成和议,南北对峙的局面暂时稳定下来。然而,孝宗皇帝虽然在位期间颇有作为,但国内矛盾依然尖锐,民间疾苦丛生。面对这样的局面,陈傅良忧国忧民,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国家的现状。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