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夜写怀呈常所往来诸公兼寄吴兴江仲嘉八首 其二

标题包含
秋夜写怀呈常所往来诸公兼寄吴兴江仲嘉八首 其二
蓬藋没三径,藤蔂上瓜庐。 时闻步屧声,款关问何如。 定坐无杂语,文章较精粗。 马融辞东观,抗脏与世疏。 顾此穷巷士,华颠空著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程俱(1078年-1144年),字致道,号北山,浙江衢州人。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人、政治家、史学家和诗人。 程俱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博学多才而闻名乡里。他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于宋哲宗...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蓬:植物名,也称飞蓬。 藋:草本植物,有气味。 三径:指家园的庭院小路。 藤:攀援植物,俗称野葛。 蔂:藤类植物,也叫薯莨。 瓜庐:指寻常百姓家的小屋。 时闻步屧声:不时听到邻居的脚步声。 款关:敲击门户,敲门。 定坐:安详地坐着。 杂语:嘈杂的言语。 文章:这里指言谈的话题。 较:比较,评定。 精粗:精深与浅显。 马融辞东观:东汉著名学者马融在东观任官时辞职,以表示自己不合流俗的品质。 抗脏:坚持原则。 世疏:与社会疏远。 顾:回顾,看。 穷巷士:贫困潦倒的知识分子。 华颠:白发的老人。 空著书:白白地写着书。
去完善
赏析
《秋夜写怀呈常所往来诸公兼寄吴兴江仲嘉八首 其二》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相聚的情景。诗中的“蓬藋没三径,藤蔂上瓜庐”展现了隐居生活的静谧与和谐。诗人通过“时闻步屧声,款关问何如”两句表达出友人间的关爱与问候。接下来的“定坐无杂语,文章较精粗”描述了与友人共同探讨文学的专注与严谨。 在诗的最后,“马融辞东观,抗脏与世疏。顾此穷巷士,华颠空著书。”中,作者引用了马融辞去官职、隐居著书的典故,以此赞美自己的高尚品质和对文学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于身处困境却依然坚持理想的贤才的敬意。整首诗语言质朴而生动,情感真挚而深沉,表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文学事业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秋夜写怀呈常所往来诸公兼寄吴兴江仲嘉八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程俱所作。诗的创作时间是北宋时期(960-1127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繁荣,各种文学形式得到了发展。 在这个时期,程俱作为一名文人,他的人生际遇既有顺境也有逆境。他曾担任过官员,但由于性格刚直,不善于官场逢迎,因此在官场上并不得意。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对现实有着深刻的理解,对世事的洞察力也更为敏锐。 在这个时期,北宋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士人们崇尚文采风流,热衷于交友结朋。程俱也不例外,他与当时许多文人雅士都有往来,他们的交情不仅在诗文中得到体现,也在日常生活中相互扶持。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与朋友们的深厚感情和对理想的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