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清溪渡
天阔江衔雨,冥冥上客衣。
潭清鱼可数,沙晚雁争飞。
川谷留云气,鹈鹕傍钓矶。
飘零沧海客,期到一帆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广阔无边,江流滚滚而下,细雨蒙蒙。这位尊贵的客人披着深色的外衣,默默地走在雨中。清澈的水面倒映出天空的颜色,鱼儿清晰可见。沙滩上的大雁在傍晚时分竞相飞舞,时而俯冲水面寻找食物。山间谷地中弥漫着雾气,如同仙境一般。鹈鹕站在礁石边,注视着水面的动静。这位在海滨漂流的游子,期望有一天能够乘上一叶扁舟,回到故乡。
去完善
释义
1. 过:经过。2. 清溪渡:古渡口名,位于福建省建瓯市南郊。3. 天阔:天空广阔无垠。4. 江衔雨:江水与雨滴交融的景象。5. 冥冥:昏暗不明的样子。6. 上客:尊贵的客人。7. 潭清:清澈的潭水。8. 可数:可以数清楚。9. 沙晚:傍晚的沙滩。10. 雁争飞:大雁争相飞翔。11. 川谷:河谷。12. 云气:云雾之气。13. 鹈鹕:鸟名,体长约1.5米,善于捕食鱼类。14. 傍:靠近。15. 钓矶:供垂钓者坐的岩石。16. 飘零:漂泊不定。17. 沧海客:指离家远行的人。18. 期:期待。19. 一帆:指船只。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溪渡口所见的美丽景色和感触。首联“天阔江衔雨,冥冥上客衣”描绘出天地广阔,江水相接的壮丽景象,以及诗人在雨中行走的画面。颔联“潭清鱼可数,沙晚雁争飞”则刻画了清澈的潭水中游动的鱼儿,以及傍晚时分沙洲上空雁群飞翔的场景,生动而富有生机。颈联“川谷留云气,鹈鹕傍钓矶”进一步展现了河谷山川的壮观与生态,鹈鹕在河边钓鱼,一片和谐宁静的景象。尾联“飘零沧海客,期到一帆归”则以诗人自喻为漂泊四海的旅人,期盼有一天能够乘船顺利归来,表达出游子思念家乡之情。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视觉和情感表达,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与人文画卷,令人陶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清溪渡》是北宋著名学者、诗人杨时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94年,正值宋哲宗时期。在这首诗中,杨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生活态度的独到见解。
在这个时代,杨时正面临着人生的转折点。他曾在京城做官,后因故被贬至偏远的江西。此次遭遇使他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他开始反思自己在官场上的浮华生活,渴望过上平静而美好的生活。因此,在《过清溪渡》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这个时期的杨时,正在经历人生的低谷。然而,正是这种挫折和磨难,让他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在他笔下的清溪渡,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写照,更是他内心世界的外化。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同时也传递出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力量。
总的来说,《过清溪渡》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充满了曲折和变化。在人生低谷中,杨时通过描写江南水乡的美景,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这首诗歌成为了杨时在特定历史时期内心的真实写照,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哲理的探索。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