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献主司

标题包含
献主司
那堪雨后更闻蝉,溪隔重湖路七千。 忆昔故园杨柳岸,全家送上渡头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译文:难以忍受雨后天晴时再次听到蝉鸣声,溪水相隔犹如隔着重重湖泊,路程漫长有七千里之遥。回想起从前在故乡的杨柳岸边,全家人一起送行登上渡船的场景。
去完善
释义
【那堪】: 即"难以承受",表示忍受不了的意思。 【雨后】: 指刚刚下过雨。 【更闻蝉】: 蝉叫声此起彼伏, "更闻"表示多次听到。 【溪隔重湖】: 意指溪流间隔着两个湖泊。 【路七千】: 形容路程遥远。 【忆昔】: 回忆过去。 【故园】: 故乡、老家。 【杨柳岸】: 岸边种满柳树的河岸地带。
去完善
赏析
《献主司》是唐代诗人孟宾于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情感真挚,意味深长。 首句“那堪雨后更闻蝉”,描述了在雨后听蝉鸣的情景,既有自然界的美景,又寓含着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人巧妙地借雨后蝉鸣的音响,展示了时光流逝、岁月如梭的画面,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 次句“溪隔重湖路七千”,描绘了山水风光的壮丽,以及路途的遥远。这里的“重湖”可以理解为湖泊重叠的景象,而“路七千”则是对实际距离的艺术化处理,表达了旅途的艰辛与漫长。这一句既体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的情怀,也暗示了他人生的旅程中曾遭遇过诸多坎坷与挑战。 接下来的两句“忆昔故园杨柳岸,全家送上渡头船”,将思绪拉回到过去,展现了诗人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的回忆。“杨柳岸”寓意着春天的生机盎然,象征着家庭的温馨和亲情的温暖;“渡头船”则是诗人离家远行时的告别场景,表明他为了前程毅然离开故乡的决心。 总结来说,这首《献主司》通过描绘自然界的美景、人生旅程的艰辛以及与家人的离别之情,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献主司》是唐代诗人孟宾于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唐朝中期,当时正值唐德宗贞元年间的科举考试。 在这个时期,孟宾于作为一位文人墨客,怀抱着建功立业的梦想,积极寻求举荐,以求获得朝廷的赏识和重用。然而,当时的科举制度尚不完善,选拔人才的途径并不畅通。这使得孟宾于在科举之路上屡遭挫折,难以实现自己的抱负。 与此同时,唐德宗在位期间,朝政腐败,宦官专权,边疆战乱频繁,国家局势动荡不安。这些时代背景无疑给孟宾于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他对科举制度产生了质疑和不平之情。 在这种背景下,孟宾于创作了这首《献主司》,表达了他对科举制度的失望和对当权者的讽刺。他以鸿雁、龙媒等形象比喻有才之士,希望得到主考官的青睐,却讽刺地指出“画眉深浅入时无”,即自己的才华是否能得到当权者的认可仍存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