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湘江亭

标题包含
湘江亭
独宿大中年里寺,樊笼得出事无心。 寒山梦觉一声磬,霜叶满林秋正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独居在大年里的寺庙中,就像从樊笼中解脱出来一样无所牵挂。在寒冷的山区醒来,只听到一声钟磬的声音,霜叶覆盖了整个森林,秋天的气息愈发浓厚。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湘江亭:诗题,“湘江”指长江的支流湘江;“亭”是古代在道路上设的保护行旅的驿舍。 2. 大中年:唐朝时期的一个年号,这里用来指代具体的历史时期。 3. 樊笼:用以比喻受到束缚的生活环境或心境。 4. 事无心:形容没有心事、无所牵挂的状态。 5. 寒山: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的西泠桥畔,以风景优美而著称。 6. 梦觉:梦醒的意思。 7. 磬:中国古代石制打击乐器,此处指寺庙中的钟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湘江亭》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寺庙中度过大年的情景。诗中的“樊笼”暗喻世俗的烦恼和束缚,而“事无心”则表示诗人已经摆脱了世俗的纷扰,进入了心灵的宁静之境。 在诗的后两句中,诗人以“寒山梦觉”和“一声磬”表达了他在梦境与现实之间的超脱状态。而“霜叶满林秋正深”则描绘了深秋的景象,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湘江亭》是唐代诗人孟宾于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此时的社会局势相对稳定,但政治斗争依然激烈。在诗人的创作生涯中,他曾多次参与科举考试,但屡试不第,这也使得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仕宦之路的渴望和对现实社会的无奈。 孟宾于生活的时代,正值晚唐衰落之际,虽然表面繁荣,但其实危机四伏。皇帝的昏庸无能、权臣的争权夺利、外族的入侵等问题困扰着这个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都对国家的命运感到忧虑和担忧,纷纷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他们的忧国忧民之情。 孟宾于作为这一时期的诗人,他的作品也深受这些时代背景的影响。在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他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内心的感慨和理想,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民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