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向晚

标题包含
向晚
向晚立汀沙,人闲目更赊。 林踈僧屋露,风转客帆斜。 幽白孤飞鸟,横红数抹霞。 渔翁偶相问,怜我宦天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抃(998年-1062年),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市)人。北宋名臣、文学家,以清廉著称,被誉为“铁面御史”。 赵抃于宋真宗咸平年间中进士,历任殿中侍御史、右司谏、尚书都官员外郎等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傍晚时分站在水边的沙滩上,人们显得更为悠闲,目光也更加舒展。 树林稀疏的地方,僧人的房屋露了出来,随着风的方向,旅客的船帆倾斜。 孤单的白鸟飞翔在幽暗的天空中,几抹红色划过天际形成晚霞。 偶尔遇见渔翁和我交谈,感叹我在遥远的地方做官的艰辛。
去完善
释义
1. 向晚:指临近晚上的时候。 2. 汀沙:水边沙滩。汀,水边平地。 3. 闲:清闲。 4. 目更赊:目光延长,指望远。 5. 林踈:树林稀疏。 6. 僧屋:僧人居住的房屋。 7. 露:此处意为显露。 8. 风转客帆斜:风吹得船只的帆倾斜。 9. 幽白孤飞鸟:昏暗的背景中一只孤独的白鸟。 10. 横红数抹霞:天空中几抹红色晚霞。 11. 渔翁:打鱼的老人。 12. 相问:互相询问。 13. 怜我宦天涯:同情我在遥远的地方做官。怜,同情;宦,做官;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向晚》是北宋诗人赵抃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立于水边的情景。诗中的景物和意象都充满了宁静、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旷达心境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联“向晚立汀沙,人闲目更赊”,点明了诗的写作时间和地点,以及诗人当时的心境。诗人在傍晚时分伫立在江边的沙滩上,享受着难得的闲暇时光,放眼望去,视野更加开阔。这一联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心情,传达出一种宁静、闲适的氛围。 颔联“林踈僧屋露,风转客帆斜”,继续描绘了周围的环境。稀疏的树林中露出了僧人的房屋,微风吹过,客船的帆也随之倾斜。这两句诗通过描述树木、僧人和船只等元素,表现出一种静谧、和谐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使得诗境更加丰富多彩。 颈联“幽白孤飞鸟,横红数抹霞”,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色彩。一只孤单的白鸟在空中飞翔,远方的天际则被几抹红色的晚霞渲染。这一联以白鸟和晚霞为背景,衬托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寥,同时也展示出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使人心旷神怡。 尾联“渔翁偶相问,怜我宦天涯”,与前面的景色描写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渔翁偶然向诗人发问,感叹他离故乡千里之外的宦途生涯。这一联通过渔翁的关切之词,让诗人回想起了自己的身世和经历,抒发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向晚》是北宋时期诗人赵抃所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傍晚时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赵抃,字阅道,号知非子,谥号“清献”,是北宋仁宗时期的名臣、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怀为主,语言质朴,意境深远。 在赵抃创作《向晚》时,正值北宋仁宗年间(960-1022年)。当时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形成了所谓的“仁宗盛治”时期。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赵抃作为一名官员,曾担任过礼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务,为国家治理做出了贡献。然而,尽管他在仕途上有所成就,但始终难以忘怀故乡的美景和亲人的牵挂。 在这段时间里,赵抃的人生际遇颇为复杂。他曾经因为直言敢谏而受到皇帝的赏识,但也曾因犯颜直谏而被贬谪。这些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愈发浓烈。在《向晚》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家乡的美景,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