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子大送桂花答之

标题包含
子大送桂花答之
小山月在影团团,满院清香特地寒。 病骨逢秋眠较少,五更风露起来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苏泂(1094年-1176年),字召叟,一字浩然,号东波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堂弟,与苏轼、苏辙并称为“三苏”。 苏泂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深受苏轼、苏...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月光下的山丘犹如团团影子,整个庭院弥漫着令人陶醉的清冷气息。在秋天里我的病骨让我睡意寡然,凌晨时分我在露水和寒风中醒来,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子大:即子瞻,苏轼的字。这里指代苏轼。 2. 桂花:又称木樨,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度可达5米。叶子对生,花序簇生于叶腋,花期秋季。花香浓郁,可提取芳香油。 3. 小山月:指小山上明亮的月光。 4. 满院清香:形容桂花的香气充满整个院子。 5. 特地寒:格外寒冷的感觉。 6. 病骨:比喻身体衰弱、病痛缠身。 7. 五更:古代夜间分为五更,五更大约相当于现代的凌晨3点至5点。 8. 风露:风和露水。这里用来描绘秋天的早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子大送桂花答之”为题,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诗中通过描绘月色、桂花香、病体、五更风露等元素,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秋日景象。诗人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巧妙运用,表达了他在病中仍然关注自然景色的心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子大送桂花答之》是宋代诗人苏泂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60年左右,即南宋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苏泂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后来虽然成为官吏,但因不满官场腐败而选择辞官回乡,专心从事文学创作。苏泂的这一人生经历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个时期,南宋社会政治动荡不安,国家分裂,民生疾苦。朝廷内部腐败严重,外患不断,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然而,尽管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苏泂仍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他用自己的作品传递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国家的热爱。 《子大送桂花答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他以桂花为象征,表达了对纯洁友谊的赞美,同时也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质朴,体现了苏泂诗歌的独特魅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