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清明风雪小酌庄舍示黎才翁

标题包含
清明风雪小酌庄舍示黎才翁
月压梨花坠,风扶柳絮新。 故园寒食路,回首踏青人。 万窍方号籁,千山忽涌银。 拥衾听窈眇,举盏寄经纶。 浩荡寰中意,逍遥物外身。 赓歌咸当律,谑浪亦淘真。 又理沙边棹,将浮雪后春。 兰亭非达者,空叹迹成陈。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胡寅(1098年-1156年),字明仲,号致堂,南宋著名学者、文学家。他是北宋名臣胡宿之孙,祖籍江苏丹阳。 胡寅年轻时就才华横溢,曾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起居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等职。他主张抗金,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月光下的梨花飘落,春风吹拂着新生柳叶。 故乡寒食节的小径上,回头张望踏青的人群。 万千声响汇成乐章,千山间突然涌起银装。 裹紧被子聆听深邃的声音,举起酒杯寄托人生真谛。 遨游在广阔的世间情怀,身心在万物之外飘逸。 相互唱和合乎韵律,戏谑奔放亦流露真实自我。 再整理岸边船桨,准备迎接白雪后的春意。 并非所有人都能到达兰亭之境,只能徒然感叹古迹已成往事。
去完善
释义
《清明风雪小酌庄舍示黎才翁》是宋朝诗人胡寅创作的一首五言诗。以下是对诗中部分词句的注释: 1. 故园寒食路:故园,指故乡;寒食,清明节的前一天,这一天禁止生火做饭,以示对祖先的纪念。 2. 浩荡寰中意:浩荡,广阔无边的意思;寰中,即天下。 3. 兰亭非达者:兰亭,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曾在此地举办修禊之事,留下了千古名篇《兰亭序》;达者,此处指有高尚品质的人。
去完善
赏析
首联“月压梨花坠,风扶柳絮新”,意象丰富而生动,描绘了清明节时的风景:月光洒在盛开的梨花上,使得花瓣儿承受不住压力而纷纷坠落;微风吹拂着柳絮,使之如同新生般飘扬在空中。这正是清明节时典型的自然风光。 颔联“故园寒食路,回首踏青人”,则是对诗人故乡的怀念。清明节时,人们祭祀祖先、扫墓祭祖的同时,也会踏青游玩,所以诗人看到家乡的景象,不禁回想起过去踏青的人们。这里透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颈联“万窍方号籁,千山忽涌银”,则是描绘清明节时的大自然现象。由于寒冷的天气,使得山间的洞穴里传出了阵阵冷风声,仿佛是大自然的呐喊;远处的山峰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积雪,犹如突然涌现出的白银。这样的景象让诗人深感大自然的壮观与神秘。 尾联“兰亭非达者,空叹迹成陈”,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作比,表达出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他认为自己并非平凡的文人墨客,只是没有遇到知音而已,因此无需像王羲之那样感叹人生的无常和事物的变迁。整首诗情感饱满,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生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清明风雪小酌庄舍示黎才翁》出自南宋著名学者、文学家胡寅之手。创作时间为公元1162年,此时正值南宋初期,山河破碎,民生凋敝。诗人以清明时节的风雪为背景,表达了他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对生活的热爱。 胡寅生逢乱世,早年丧父,家道中落。然而他勤奋好学,博学多才,年轻时就以文才闻名于乡里。在靖康之难后,他积极参与抗金活动,担任地方官员,为国尽忠。这首诗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在清明节这个祭祖扫墓的日子里,仍然心怀壮志,关注国家大事的情怀。 在这一时期,南宋政权刚刚建立,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金兵入侵,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胡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深感责任重大,他以诗歌为武器,抒发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切。 在这首诗中,胡寅描绘了清明时节的风雪景象,表现了诗人在艰苦环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向友人黎才翁表达了共同面对困难、携手共进的信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