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
仙翁归卧翠微岑,一夜西风月峡深。
松迳定知芳草合,玉书应念素尘侵。
闲云不系东西影,野鹤宁知去住心。
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怨离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仙人回归青翠山林中休息,一夜间秋风袭来,月亮在峡谷中显得深邃。山间小径中,松树的影子清晰可见,想必是地上的芳草环绕;天上的玉书,应该能感应到尘埃的侵袭。闲云悠然地飘荡着,不问东西,野鹤自然无束,不知往何方去,何处留。春天渐渐走向暮年,江边的兰花郁郁葱葱,花儿与流水一同谱写出一曲离别的忧伤。
去完善
释义
1. 奉和:即兴赋诗,以相唱和。
2. 张舍人:此处为张贾(约798-约858),字德嘉,唐朝大臣,历任监察御史、户部郎中等职。擅长诗文,与杜甫、元结等文学大家友善。
3. 秦炼师:即秦系,唐代著名道士,善于炼丹之术,曾为唐玄宗治病,因称炼师。
4. 岑公山:在今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境内,相传为道家仙人所居之地。
5. 翠微岑:指青山翠绿的山峦。
6. 月峡:月亮的影子投射在峡谷之间。
7. 松迳:松林中的小路。
8. 芳草合:春天的草旺盛生长,几乎将小路覆盖。
9. 玉书:道家的经典书籍,此处借指道教的知识。
10. 素尘侵:指书籍上的尘埃。
11. 闲云:悠闲的云朵。
12. 野鹤:野外飞翔的鹤鸟。
13. 去住心:指仙人的心态,无牵无挂。
14. 兰浦:种满兰花的河畔。
15. 春欲暮:春天即将结束。
16. 离琴:离别时的琴声。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秦炼师从翠微岑归来的诗。开篇两句“仙翁归卧翠微岑,一夜西风月峡深”,作者以仙人、西风和明月等元素构建了一幅美好的画面,表现出了秦炼师的超凡脱俗的形象。接下来,诗人通过“松迳定知芳草合,玉书应念素尘侵”,说明了秦炼师在岑公山的清幽生活,以及他与世隔绝的清静心境。紧接着,“闲云不系东西影,野鹤宁知去住心”,表现出秦炼师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他如闲云野鹤般不受世俗羁绊。结尾处“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怨离琴”,则是借物抒怀,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致,表达出离别时的惆怅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秦炼师的敬意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是唐代诗人李群玉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25年前后,当时唐朝正处于贞观之治后的繁荣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时,李群玉年仅27岁,他刚刚辞掉广州刺史幕府录事参军一职,开始漫游岭南地区。在这段时间里,李群玉结交了许多名士,其中就包括张舍人(即张署)和秦炼师等人。他们一起游历山水,畅谈人生理想,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人们崇尚道教,许多文人士大夫都喜欢研究道教教义,追求长生不老。秦炼师就是一位颇有影响的道士,他在道术方面颇有造诣,因此得到了张舍人的尊重和敬仰。在送别秦炼师的时候,张舍人和李群玉共同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对秦炼师的敬意和不舍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