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出村

标题包含
出村
风露已凄凄,郊原百草腓。 负樵山木下,转粟戍人归。 野旷羊牛远,场荒鸟雀稀。 南山经月雨,犹有乱云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复,字履中,号潏水,又号潏水先生。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学者和官员。他的主要活动在宋仁宗和宋英宗时期(1023-1067年)。 李复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露水已被风吹得凉爽宜人,郊区的草地也开始丰满繁茂。 背柴的人在山脚下穿行,运送粮草的士兵终于归来。 旷野上的牛羊已经走远了,草场上鸟雀的数量也逐渐减少。 南方的山头已经连绵一月都在下雨,然而仍然有杂乱的云朵翻飞。
去完善
释义
1. 风露:指风和露水,这里表示初秋的寒冷天气。 2. 郊原:即郊野平原,这里指田野。 3. 腓:植物枯萎的样子。 4. 负樵:背着柴火,指从事砍柴的人。 5. 转粟:运送粮食,这里指运粮的士兵或官员。 6. 戍人:守卫边疆的人。 7. 野旷:形容野外广阔无边的景象。 8. 场荒:形容田地荒废的景象。 9. 鸟雀稀:鸟儿稀少,表明环境荒凉。 10. 南山:指南边的山峦。 11. 经月雨:连续几个月的雨水。 12. 乱云飞:天空中纷乱的云朵飘过。
去完善
赏析
《出村》是南宋诗人李复的一首描绘乡村景色的五言律诗。首联“风露已凄凄,郊原百草腓”,以“风露凄凄”和“百草腓”展示出一幅初秋时节的萧瑟景象,透露出诗人对秋天寒意降临的感慨。颔联“负樵山木下,转粟戍人归”,描述了山村中的生活场景:山下的村民背柴而归,守卫边疆的士兵运送粮食回到家中。颈联“野旷羊牛远,场荒鸟雀稀”,勾勒出原野广阔、牛羊远离的景象,以及农田荒废、鸟儿稀少的状态,反映出了战乱导致的人口流失与田园荒芜。尾联“南山经月雨,犹有乱云飞”,诗人从远处看向南边的山峰,经过连续几个月的阴雨天气,仍有乱云翻涌在天空之中。整首诗以深秋为背景,通过对山村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动乱、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出村》是唐代诗人李复所作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时期(712-756年),正是唐朝盛世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诗歌文化领域,田园诗尤为盛行,许多诗人都以田园为题材进行创作,表现出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李复在这一时期的生活相对平静,他原本是一个书生,后来成为了一名官员。他的诗歌创作主要反映了他的个人经历和感悟,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在《出村》这首诗中,李复通过对乡村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乡村生活也逐渐成为人们向往的理想生活。因此,李复的这首《出村》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