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必强韵
三旌之位不足贵,万锺于我其何加。
谁如日饮无骨相,底用眼眩鸠盘茶。
哦诗清籁助萧爽,角壮余子空雄夸。
东洋北若不汝较,望叹自失无津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三个荣誉的地位并不珍贵,对我来说,再多的财富又有什么用呢?谁能像太阳一样照耀着众生,让人无法察觉她美丽的容貌。
啊,这诗歌的清新犹如天籁之音,让人心旷神怡;那些空有勇武的人,也不过只是虚有其表而已。如果东方和北方的人们不与你比较,那他们就只会对自己失望,找不到方向。
去完善
释义
1. 三旌:古代授予大臣的三种官职。这里指代官职。
2. 万锺:古代官员的俸禄。这里指代财富。
3. 日饮:每天喝酒。
4. 骨相:相貌。
5. 眼眩:眼花缭乱。
6. 鸠盘茶:鸟名,形似斑鸠。这里用鸠盘茶来形容混乱的局面。
7. 哦诗:吟咏诗句。
8. 清籁:清澈的声音。
9. 萧爽:清凉爽快。
10. 角壮:雄壮的角声。
11. 余子:其他的人。
12. 东洋北若:指的是东方和北方的国家。
13. 不汝较:不比你们。
14. 望叹:仰天长叹。
15. 无津涯:没有尽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的是诗人对物质地位和财富的不屑和轻视。诗人认为,无论别人如何吹嘘自己的地位和财富,这些都不过是外在的东西,无法与内心的充实和精神的高尚相比。诗人用“日饮无骨相”和“眼眩鸠盘茶”的比喻来嘲笑那些追求名利地位的人,他们的行为就像是被迷惑的茶碗一样可笑。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他不愿意被世俗的标准所束缚,也不愿意为了追求名利而牺牲自己的尊严和价值。他用“哦诗清籁助萧爽”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希望通过诗歌来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思想。
最后,诗人指出,真正的价值和成就并不是靠金钱和地位来衡量的,而是要看个人的品德和能力。如果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这一点,那么世间就不会再有那么多无谓的攀比和争斗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陈必强韵》廖行之是南宋诗人廖行之的一首酬唱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约公元1189年至1264年之间。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政权虽然偏安一隅,但文化发展依然繁荣昌盛,诗人们在相互唱和之中展现自己的才华。
廖行之生活在这一时期,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后因触犯权贵而被贬谪。这段人生际遇使得他对社会的观察更加敏锐,对民生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在他的诗歌中,时常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与此同时,南宋时期政治腐败、战乱不断,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百姓生活困苦。这些时代背景也为廖行之的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他得以在诗歌中反映现实,抒发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