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大雨
西风响树声颾颾,暮云势作蛟龙逃。
玄冥夜半挽银汉,翻写到地奔惊涛。
万声传空震且怒,草木股栗皆悲号。
吾闻闵民望岁者,辛勤必与丰年遭。
即今麦孕苗欲秀,得失相去悬秋毫。
沛然一雨决丰歉,谁谓天鉴徒高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西风吹拂着树木,发出飕飕的声音,夜幕中的云朵犹如蛟龙般逃散。漆黑的夜晚,银河之水被牵引下来,顷刻间化作滚滚巨浪,席卷大地。声音在空中激荡,充满了愤怒,草木都为之颤抖,发出悲鸣。我听说那些为百姓祈祷丰收的人,他们的辛勤努力一定会带来丰收的季节。现在正是麦子即将抽穗的时节,丰收与否就在一念之间。一场大雨可以决定庄稼的收成,谁说苍天的见证只是高挂在天空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玄冥:水神。
2. 闵民:同情人民。
3. 望岁:盼望丰收。
4. 丰年:丰收的年份。
5. 秋毫:比喻细小的事物。
6. 天鉴:天意。
去完善
赏析
《夏夜大雨》廖行之的这首诗词以壮丽的景象描绘了夏日的暴雨,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民生福祉的关注和期盼。诗的开篇通过“西风响树声颾颾”展现出风雨来临前的气氛,紧接着用“暮云势作蛟龙逃”形象地描述了乌云翻滚的景象。随后,诗人用“玄冥夜半挽银汉,翻写到地奔惊涛”两句写出雨水从天空倾泻而下的壮观场景,凸显出大自然狂暴的一面。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借“万声传空震且怒,草木股栗皆悲号”传达了暴雨带来的强烈震撼感,万物在这种自然之力面前显得如此渺小无助。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感到悲观,反而坚信这场大雨将会给百姓带来丰收的希望。因此,他写下“吾闻闵民望岁者,辛勤必与丰年遭”这样的诗句,表达了对人民辛勤劳作终将得到丰厚回报的信心。在诗歌的最后,诗人通过对“麦孕苗欲秀”的观察,暗示了风雨之后的美好前景。整首诗篇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民众情怀,以及对大自然神奇力量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夏夜大雨》是南宋诗人廖行之创作的一首描绘夏季雷雨景象的诗歌。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深受杜甫、韩愈等诗人的影响,注重表达真情实感,作品富有生活气息。
廖行之生活在南宋年间,身为湖南武陵人士的他目睹了当时民众疾苦,同时也体验了自己人生的起伏。在这首《夏夜大雨》里,他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夏日雷雨的场景,将大自然的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既表现出大自然的壮观气象,也反映出人类在面对自然时所呈现出的渺小与敬畏之心。
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在南宋时期,此时正值中国历史上的战乱时期,金朝攻占中原地区,导致民众流离失所,生活困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廖行之通过描绘夏天雷雨这一自然现象,表达了对民众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