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裴晋公华岳庙题名
岳前大队赴淮西,从此中原息鼓鼙。
石阙莫教苔藓上,分明认取晋公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书写,撰写;
2. 裴晋公:指裴度,唐代名臣,官至晋国公;
3. 华岳庙:华山神庙;
4. 题名:在纪念物上刻写名字或称号以记载功业;
5. 岳前大队:指裴度率领的大军;
6. 赴淮西:奔赴淮西战场;
7. 中原:中国中部地区;
8. 息鼓鼙:平息战争;
9. 石阙:古代宫殿、祠庙等大型建筑前的石刻牌坊;
10. 苔藓:植物,生在潮湿地方;
11. 莫教:不要使;
12. 分明:清楚,明显;
13. 认取:辨认。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题裴晋公华岳庙题名》表达了作者司空图对于唐名相裴度功业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诗句中描述了当年裴度在平息淮西叛乱、平定内乱后,带领大军凯旋,在华山庙题名的情景。诗的最后两句“石阙莫教苔藓上,分明认取晋公题”,意味着希望后人能够记住这位功臣的事迹,不要让其被岁月遗忘。整首诗充满了对历史英雄的尊崇和对国家安宁的期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裴晋公华岳庙题名》这首诗是晚唐著名诗人司空图所创作。它完成于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也就是唐朝末年。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众疾苦。在这种背景下,司空图出于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司空图正身处困境。他曾任官职,但因对朝政的不满和对自己理想的坚守,最终辞官回乡,过上了隐逸的生活。在隐居期间,司空图关注民生,提倡道德教化,希望以个人的力量唤起社会的良知,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尽一份力量。
在晚唐时期,由于宦官当权、藩镇割据等原因,中央政权日益衰弱,社会矛盾激化。然而,在这个黑暗的时代,依然有一些有识之士为了国家的命运而努力着。他们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以此唤醒人们的觉醒,推动社会的进步。而司空图正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