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中重阳
乘时争路只危身,经乱登高有几人。今岁节唯南至在,
莫道中冬犹有闰,蟾声才尽即青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司空图:唐朝末年的文学家,字表圣,河中虞乡(今山西运城)人。
2. 乘时:抓住时机。
3. 争路:争先恐后地赶路。
4. 危身:危险的身体状况。
5. 经乱:经历战乱。
6. 高:指登山。
7. 有几人:意指能有多少人。
8. 节唯南至: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
9. 中冬:农历十一月,此处可以理解为年底。
10. 犹有闰:闰月,古人根据月亮的运行周期设置的农历闰月,这里表示一年还剩下一个月。
11. 蟾声:古人认为月亮里有蟾蜍,这里的“蟾声”指的是月球发出的声音,实际上没有,这是古人的想象。
12. 才尽:刚刚结束。
13. 即青春:就要到春天了。
去完善
赏析
《旅中重阳》司空图:在这首古诗中,作者描绘了旅途中重阳节的景象。诗人以“争路”和“危身”来表现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自我价值的努力与艰辛。同时,通过“经乱登高”这一场景,表达出人们在战乱时期,依然坚持信仰、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接下来,诗人提到了冬至这个节气,表示时光的流逝。最后两句,诗人提到月亮的声音刚刚消失,春天就要来临,暗示人们应该珍惜当下的时光,把握青春年华。整首诗既表达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也传递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旅中重阳》是唐代诗人司空图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作于唐末乱世之际,时值重阳节,诗人身处异地,无法回乡与亲人共度佳节,因此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篇。
在唐末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司空图身为朝廷命官,曾历任监察御史、礼部郎中等职务。然而,在晚唐时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司空图虽有志改革朝政,但无力回天。在这种背景下,他选择辞官归隐,远离尘世纷扰,过起了隐居生活。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司空图创作了许多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和表达隐逸之志的诗篇。《旅中重阳》便是其中之一。诗人通过描写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表现了他在异乡漂泊的孤独感,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这种情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具有普遍性,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共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