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
雨妬游人故作难,禁持闲了下湖船。
城中岂识农耕好,却恨悭晴放纸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雨水妒忌游人们的欢乐,故意制造困难让他们不能尽情游玩。人们被禁锢在屋内,只能无聊地看着窗外的湖水和小船。城里的居民哪里知道乡村农耕的美好,反而怨恨这吝啬的阳光,连风筝都不能尽情放飞。
去完善
释义
《偶成》:这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春日景色的诗。
1. 雨妬游人故作难:这句诗的意思是,雨水嫉妒游人在春天出游,所以故意下得很大,使得游船不能出行。"妬"是妒忌的意思。
2. 禁持闲了下湖船:这句诗的意思是,雨水使游船无法在湖里航行,人们只能被迫待在家里。"禁持"有强制约束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天气的影响。
3. 城中岂识农耕好:这句诗的意思是,城里的居民哪里知道田间劳作的美好呢?表达了诗人对城市居民不了解农村生活的感慨。
4. 却恨悭晴放纸鸢:这句诗的意思是,城里的人们反而怨恨晴天少,无法放风筝取乐。"悭晴"是指吝啬的晴天,即晴天时间短暂。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偶成”,意即作者在偶然间写成。诗人通过对雨中西湖游人的描绘,反映了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市民的游乐生活及与农业生产关系的矛盾。首句写西湖游人的苦恼,因春雨连绵,阻断了游人们泛舟湖上的兴致。第二句用“禁持”一词形象地表现出雨水对游人的戏弄和捉弄。三、四两句通过对比城里人对风筝的热爱和对晴天渴望的描述,暗示城里的市民并不了解农民对下雨的需要,反而因阴雨影响了他们的娱乐活动而遗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偶成》是南宋诗人萧立之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1279年,正值南宋末年,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际,蒙古大军南下,南宋朝政腐败,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萧立之在南宋时期曾担任官员,对国家的状况有深刻的了解。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在战乱中四处漂泊,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艰辛。这些经历使他对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在这个特殊时期,萧立之创作了许多反映现实、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文章和诗篇。《偶成》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在这首诗中,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灾难景象,表达了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