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吟
天意无佗只自然,自然之外更无天。
不欺谁怕居暗室,绝利须求在一源。
未吃力时犹有说,到收功处更何言。
圣人能事人难继,无价明珠正在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佗":通假字,通"他",指其他人、其他事物。
2. "自然":与人为相对,表示自然而然的状态或规律。
3. "不欺":不做违背良心的事,即诚实。
4. "居暗室":身处无人知晓的地方,此处表示独自坚守信念。
5. "绝利":断绝利益,指不追求个人私利。
6. "一源":源头,比喻事物的本源。
7. "吃力":付出努力。
8. "收功":收获成果。
9. "圣人":智慧卓越的人,这里指古代圣贤。
10. "难继":难以继承、模仿。
11. "无价明珠":比喻美好的品德或崇高的理想。
12. "渊":深潭,这里指内心世界。
去完善
赏析
《天意吟》这首诗通过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揭示了作者崇尚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哲理观念。全诗分为四联,逐层深化主题。
首联“天意无佗只自然,自然之外更无天”,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的神圣不可侵犯性。诗人强调天意即自然,没有更多的神秘或复杂的内涵,强调自然现象的普遍存在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决定性影响。
颔联“不欺谁怕居暗室,绝利须求在一源”,表明人生要追求光明磊落,抵制私欲与贪婪。远离名利诱惑,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颈联“未吃力时犹有说,到收功处更何言”,指出人在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待到成功之际,便能体会到付出的价值和收获的喜悦。
尾联“圣人能事人难继,无价明珠正在渊”,表达了对圣人的崇敬之情及自身努力方向的明确。虽然圣人所能达到的境界常人难以企及,但只要效仿他们的精神品质,同样能在心灵深处挖掘出无价的智慧之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天意吟》是宋代著名诗人、哲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这首诗歌颂了历史上一些杰出人物的丰功伟绩,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天意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960-1127年),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然而,邵雍的个人生活却并不顺利。他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但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天赋,最终在学术界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诗歌中,他表达了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身世和遭遇。
在这个时代,儒家思想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而佛教和道教则开始兴起。邵雍作为一位学者,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深刻影响,因此在诗歌中表现出了对命运的感慨和对天意的敬畏。他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看法,也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无奈。
总之,《天意吟》这首诗歌反映了邵雍在那个时代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通过对比历史和现实,表现出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命运的深沉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