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宜春溪

标题包含
宜春溪
斜斜疏柳照清漪,藉藉残红自满蹊。 刺眼藤稍牵不断,欲寻流水路还迷。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杨时(1053年-1135年),字中立,号龟山,福建将乐人。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门立雪”典故的主人公。 杨时自幼聪颖好学,于宋熙宁九年(1076年)中进士,历任浏阳、余杭、萧山知县。在任期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轻柔的柳枝在阳光下摇曳生姿,映照着清澈的水面;零星的花瓣散落在小径上,显得格外美丽。然而,纷乱缠绕的藤蔓却让人眼花缭乱,仿佛想要寻找那流淌的溪水,却又陷入了迷茫。
去完善
释义
《宜春溪》是宋朝诗人杨时的诗作。下面是这首诗的注释: 1. 宜春溪:指位于江西宜春地区的溪流。 2. 斜斜:形容柳树倾斜的样子。 3. 疏柳:稀疏的柳树。 4. 清漪:清澈的水波。 5. 藉藉:分散杂乱的样子。 6. 残红:凋谢的花朵。 7. 满蹊:铺满小路。 8. 刺眼:这里指藤蔓生长旺盛。 9. 藤稍:藤蔓的末端。 10. 牵不断:形容藤蔓缠绕生长的样子。 11. 流水:指宜春溪。 12. 路还迷:指在藤蔓缠绕中寻找溪流的道路变得迷茫。
去完善
赏析
《宜春溪》是南宋诗人杨时的作品。诗中描绘了春日宜春溪的美景。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拟物等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溪流周围的自然景观和生机盎然的气象。同时,通过观察细致和描绘生动,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态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宜春溪》是南宋诗人杨时所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篇。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60年至1240年之间。 在创作这首诗歌的时期,杨时正处于他人生的鼎盛时期。他作为一名儒家学者,深受当时士大夫阶层的尊敬和推崇。他曾担任多地的地方官,政绩斐然,为人民做出了许多贡献。然而,他也曾因为直言进谏而受到当权者的打压,这也使得他对现实生活有着更为深刻的感悟。 在这个时代,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然而,由于北方的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导致了南方地区的土地紧张、资源争夺等问题。此外,当时的官僚体制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这使得杨时对现实生活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在这样的背景下,杨时创作了《宜春溪》一诗。他以宜春溪的美景为引子,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忧虑。在诗歌中,他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了溪水以人的情感,使其成为他情感的寄托。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