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道中
山深迷落日,一径窅无涯。
老屋茅生菌,饥年竹有花。
西来无道路,南去亦尘沙。
独立苍茫外,吾生何处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岭幽深使落日迷失方向,一条小路通向遥远的地方。
破旧的老房子上长满了蘑菇,饥荒年间竹子都开了花。
西边没有路径可寻,南行也要面对尘土和沙石。
独自站在浩瀚无边的天地间,我的生命应该归向何处呢?
去完善
释义
1. 茶陵:湖南省的一个县。
2. 山深:指山区的深处。
3. 一径:一条小径。
4. 窅无涯:深远无边。
5. 老屋:破旧的房子。
6. 茅生菌:茅草上长出了菌类植物。
7. 饥年:荒年,庄稼收成不好的年头。
8. 竹有花:竹子开花,民间认为竹子开花意味着有严重的旱灾。
9. 西来无道路:向西走没有路可走。
10. 南去亦尘沙:向南走也是一片尘土飞扬。
11. 苍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12. 何处家:哪里才是我的归宿。
去完善
赏析
《茶陵道中》是南宋诗人萧立之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茶陵道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首联“山深迷落日,一径窅无涯”,描写了山路的深幽和落日的景象。群山环绕,阳光难以穿透,显得十分深邃。小路蜿蜒曲折,仿佛没有尽头。这两句诗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迷茫。
颔联“老屋茅生菌,饥年竹有花”,描述了荒年的景象。古老的房屋上长满了菌菇,这表明环境潮湿,无人居住;饥荒之年,连竹子都开花了,这象征着植物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暗示着社会经济的衰退和人民生活的艰难。
颈联“西来无道路,南去亦尘沙”,进一步描绘了道路的艰难。从西边来的道路上,尘土飞扬,遮天蔽日,看不清前方的路;向南去的道路上,同样充满了艰辛和险阻。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困境,也暗含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忧虑。
尾联“独立苍茫外,吾生何处家”,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站在苍茫的大地上,感叹自己的一生究竟应该在哪里安身立命。这一问,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也是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诗人通过这一问,表达了对战乱年代的无奈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茶陵道中》是南宋诗人萧立之作于公元1265年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茶陵道上所见的景象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慨。
在创作这首诗时,萧立之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他曾是南宋官员,后因战乱而被迫离开官场,开始了流浪生涯。在这段时间里,他目睹了国家的衰落和社会的动荡,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悲痛。
南宋时期(1127-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这个时期国家内外交困,战乱不断。北方的金国对南宋虎视眈眈,而国内的政治斗争也愈演愈烈。在这种背景下,萧立之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个人遭遇的哀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