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虑囚和滕倅壁间韵
畧彴横波压石安,小亭谁占此溪湾。
晨装带月犹长道,久梦随云又别山。
不敢告劳怜岁晚,未能免俗觉诗悭。
梅花树下春风酒,小醉归来未掩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桥梁横跨水面平稳安定,小亭子坐落在溪边的港湾。
清晨启程沿着月光还在漫长的道路上行走,长久以来的梦想如同随风飘散的云彩跨越了无数的山峦。
虽然辛苦不敢说累但感叹时间已晚,不能超脱世俗觉得诗歌抒发贫瘠。
在梅花树下感受春风饮酒,微醺过后归来门没有关闭。
去完善
释义
1. "畧彴":指横渡河流的简易桥,这里借指略彴亭(位于江西丰城的一座亭子)。
2. "安":安稳、安全。
3. "小亭谁占此溪湾":这个溪湾的小亭子是谁占有的。
4. "晨装带月":意指天还没亮就整装待发,带月即带着月亮出门,意味着天色还未明亮。
5. "犹长道":指路程还很漫长。
6. "久梦随云":表示长期以来的梦想如同浮云般变幻无常。
7. "别山":分别的山,此处表示离开某个地方。
8. "不敢告劳":表示自己并不怕劳累,只是不忍心让关心自己的人担心。
9. "怜岁晚":怜惜时光的流逝,“岁晚”意指年底或老年。
10. "未能免俗":无法摆脱世俗的烦恼。
11. "觉诗悭":指自己写诗写得不够好。
12. "梅花树下":描述一个美好的环境。
13. "春风酒":意指美酒。
14. "小醉归来":喝了一点酒后回家。
15. "未掩关":门关着但并未锁上。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丰城虑囚和滕倅壁间韵”,是南宋诗人萧立之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对人生、理想、岁月和自然哲学的深刻思考。
首联以略彴(一种水上桥梁)横波的形象比喻,展现出诗人追求宁静生活的向往。而“压石安”则寓意着无论面临何种困境,都坚定地守护内心的宁静。接着的“小亭谁占此溪湾”暗含人生哲理,揭示出生活中的休憩与坚持同等重要。
颔联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体验。“晨装带月犹长道”描述了长途跋涉的艰辛,表现了诗人坚韧的意志;“久梦随云又别山”则表达了诗人不舍过去但又能坦然面对现实的达观态度。
颈联中,诗人婉转地表达了自己对劳累和世俗的不满,并通过“怜岁晚”和“觉诗悭”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
尾联以梅花、春风和美酒作为意象,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纷扰的氛围。诗人表示在探寻真理的路上,尽管有诸多困惑和矛盾,但只要有小醉相伴,就能暂时忘却烦恼,实现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丰城虑囚和滕倅壁间韵》是南宋诗人萧立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267年,即宋度宗咸淳三年。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政权正面临蒙古铁蹄的侵略,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萧立之在当时是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他目睹了战乱带给百姓的苦难,对国家的未来感到忧虑。在创作这首诗歌时,他正在担任丰城县县令,负责处理监狱中的囚犯。他从自己的职责出发,思考如何公正地审理案件,使罪犯得到应有的惩罚,同时也关注那些在战乱中无辜受害的百姓。
在这个特殊时期,南宋政权内部的腐败、民众的苦难、战乱的蔓延等复杂的社会现象都深深地影响着萧立之。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同时也传达出对公正、仁爱的信仰。这些情感和思考在《丰城虑囚和滕倅壁间韵》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其成为了一首富有深刻寓意的诗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