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冲益寄淮口阻风及清淮道中诗二首又次涟水一首用其韵和寄 其一
群玉聚名隽,作书如九丘。
回观白虎儒,谫浅安可侔。
傅子故疏爽,十年嗟滞留。
嵚崎百忧后,晚为造物收。
平生未见书,颇足资吟讴。
纵未服豸角,且当佐螭头。
安知免官去,触热送浊流。
清朝正须才,洗垢方镇浮。
岂使三语掾,垂纶逐群鸥。
譬如飘风顷,终济万里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众多文人墨客聚集于此,共同撰写华美篇章。反观那些浅薄的学者,又怎么能与我们相提并论呢?傅子这个人,虽然有些疏阔豪爽,但十年的磨难让他停滞不前。历经艰辛之后,终于得到了上天的眷顾。这些珍贵的书籍,足以成为我们吟咏歌颂的素材。尽管我们没有具备獬豸的才智,但也愿意辅佐朝政。谁知道未来是否会免去官职,投身于繁华俗世呢?在清廉的朝廷中,我们需要人才来整顿纲纪,遏制乱象。怎能容忍那些只会说些漂亮话的官员,混迹官场如同群鸥般虚度光阴呢?就像狂风骤起,终将护送巨轮驶向万里之外的彼岸。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群玉:即指“群玉山”,神话中的仙境,此喻指才子汇聚的地方。
2. 名隽:才学出众的人。
3. 作书:写书信。
4. 九丘:即“九邱”,古代传说中的九州之地的名号。
5. 白虎儒:指那些粗俗的儒家学者。
6. 谫浅:肤浅、鄙陋的意思。
7. 侔:相等。
8. 傅子:对傅冲益的尊称。
9. 疏爽:疏散豪爽。
10. 嵚崎:高峻的样子,比喻才能卓著。
11. 百忧:各种忧愁困扰。
12. 造物:指自然界的创造力,也可指神明。
13. 未见书:没读过的书。
14. 吟讴:吟咏诗歌。
15. 服豸角:指担任司法职务。
16. 佐螭头:在皇帝左右辅佐政务。
17. 安知:哪知道。
18. 触热:天气炎热时。
19. 送浊流:此指面对污浊的社会环境。
20. 清朝:清廉的政治环境。
21. 洗垢:去除污点。
22. 方镇浮:方能镇得住局面。
23. 三语掾:指汉代的贾谊,曾任郡掾,善于写文章,提出著名的治安策。这里用来比喻有才华的年轻人。
24. 垂纶:垂钓,此指过隐居生活。
25. 逐群鸥:跟随海鸟一样,自由地游荡。
26. 飘风顷:比喻时间短暂。
27. 济:渡过。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傅冲益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他才华的赞美以及对其遭遇的同情。诗人首先通过对比群玉山与白虎儒,强调了傅冲益学问的高深,同时以“故疏爽”、“嗟滞留”表达了对傅冲益长期以来怀才不遇的惋惜。诗中以“百忧后,晚为造物收”来表达对傅冲益最终能得到重用的期许,并认为他足以担当大任。最后,诗人还借用古时候的三语掾的例子,表达了期望朝廷能善用人才,不再让像傅冲益这样的才子被埋没。整首诗韵律优美,形象生动,情感真挚,充分展示出诗人对傅冲益的高度赞赏以及对国家选才的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傅冲益寄淮口阻风及清淮道中诗二首又次涟水一首用其韵和寄 其一》,出自南宋诗人程俱之手。此诗创作于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至十一年(1184年)间。在这期间,程俱主要的生活轨迹是在其家乡东阳(今浙江义乌市)一带担任地方官职。
在这个时期,宋朝国内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然而边疆问题仍旧困扰着这个王朝,尤其是北方的金国威胁。因此,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诗人们开始关注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民生关怀。
程俱的诗中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在诗句“衰迟只合商山卧,唤取同来我亦行”中,他表达了愿意与朋友一起隐逸山林、不问世事的意愿,同时也反映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失望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