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钦第读予孙吴之作
少狂拂剑指天山,中岁驱驰万险艰。
射虎将军频出塞,堕茑老子晚征蛮。
莫夸兵法来圯上,但爱拿音出苇间。
风后大鸿三引首,一波长乞白鸥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年少时轻狂舞剑直指天山,中年时策马驱驰历经万险艰辛。
屡次出征的射虎将军驰骋边疆,坠莺的老子晚年又去征服蛮荒之地。
不必炫耀兵书策略来自偏僻山沟,我只喜爱水鸟啼鸣出自芦苇丛间。
他们三位智者恭敬地引导开路,我这位漫游者向往着波涛间与白鸥共处的悠闲生活。
去完善
释义
1. 天山:这里泛指北方边疆地区。
2. 出塞:离开边关。
3. 堕茑:指放下事物或停止争斗。
4. 老子:作者自指。
5. 蛮:南方地区的民族。
6. 圯上:指张良得兵书的地方。
7. 拿音:指吕望垂钓的声音。
8. 风后:传说中的古代大臣。
9. 大鸿:传说中的古仙人。
10. 白鸥:水鸟,常用于形容闲适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诗人豪放情怀的诗篇。首先,作者回忆年轻时壮志凌云,欲驱驰万里,直指向天山的豪情。然后描述自己在中年时经历的各种艰辛险阻。诗人通过"射虎将军频出塞,堕茑老子晚征蛮"的意象,传达了其虽历经沧桑但仍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借用了"莫夸兵法来圯上,但爱拿音出苇间"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即使年迈,也能成为力挽狂澜的英雄。同时,这两句也是对年轻时代的反讽,即年轻时的张狂和自夸往往只会阻碍人的成长。
最后两句“风后大鸿三引首,一波长乞白鸥閒”,是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和对未来的期许,尽管遭遇诸多艰难困苦,仍能以淡泊的心态看待世事纷扰,表现出一种潇洒自如的意境。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往昔岁月的回顾和抒怀,展示了诗人豪放与从容的性格特征以及乐观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和钦第读予孙吴之作》是南宋末年诗人陈杰的作品。该诗创作于公元1274年左右,正值南宋晚期,政权岌岌可危之时。
在创作这首诗时,陈杰作为南宋末年的文人,生活在政局动荡、战乱频繁的年代。他见证了蒙古帝国对南宋的侵略以及南宋政权的衰落。这一时期的诗人往往对国家命运感到忧虑和悲痛,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
此外,这个时期的中国文学正处于宋词的繁荣阶段,许多诗人以宋词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陈杰也不例外,他的这首《和钦第读予孙吴之作》便是一首典型的宋词。在这首诗中,陈杰通过描绘孙吴之作出自内心深处的感慨,表达了对自己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