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杀八首 其五
纵犬使杀鼠,鼠窘生百畏。
其饥使之出,此亦有何罪。
犬鼠俱可杀,莫计有无功。
苟以无功死,还与杀犬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即使让狗去追杀老鼠,老鼠因为无处可逃而显出恐惧之色。
如果只是因为饿了就驱使狗出去捕杀,那么老鼠又犯了什么过错呢?
不管是狗还是老鼠,都可以被杀死,不要计较它们有没有立下功劳。
假如没有立下功劳就被杀死,这与杀死一条狗又有什么区别呢?
去完善
释义
纵犬使杀鼠,鼠窘生百畏:纵,释放。犬,狗。使,命令。鼠,老鼠。窘,困顿。
其饥使之出,此亦有何罪:饥,饥饿。之,指老鼠。出,出现。此,指老鼠。
犬鼠俱可杀,莫计有无功:犬鼠,指狗和老鼠。俱,都。可杀,可以杀死。莫计,不计。无功,没有功劳。
苟以无功死,还与杀犬同:苟,如果。以,因为。无功死,因为没有功劳而死。还,还是。与,和。杀犬同,与杀死狗一样。
去完善
赏析
《戒杀八首 其五》是宋代诗人吕本中所作,诗中通过讲述犬与鼠的故事,揭示了一种“不预善恶,亦莫计功过”的道义观。
诗句大意为:放任犬只捕杀老鼠,让老鼠陷入困顿和恐惧;饥饿时迫使它出来寻找食物,这样的行为又怎能称之为有罪?狗和老鼠都可以被杀,但不应计较他们是否有功劳。如果仅仅因为无功而死,那么这与杀死一只狗又有什么分别呢?
诗人通过此诗告诫世人,对待世间的生灵应该一视同仁,不要因为他们有无功绩而决定是否给予生存的机会。这种思想无疑蕴含了深厚的慈悲和仁爱之情,也是古人“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戒杀八首 其五》是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吕本中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创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此时正是南宋与金国战争频繁的时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吕本中是南宋著名的抗金派人物,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在这个时期,吕本中的个人生活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他的父亲吕公著在政坛上地位显赫,但因直言不讳触怒了皇帝,被贬谪到外地。这使得吕本中对政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对民生疾苦有了更深的同情。
此外,这一时期的南宋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民众生活困苦,流离失所,人民盼望和平安宁的生活。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吕本中创作了《戒杀八首 其五》,以警示人们珍惜生命,关爱自然,共同祈求和平的到来。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