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奭公抄化
一锡出林去,风霜前路寒。
自言缘事了,方得此身安。
飘叶随禅步,饥禽傍野餐。
旧房惟有佛,开著任人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出山林去,前途风雨寒。
自从了却事,身心皆平安。
落叶随风舞,鸟儿觅食忙。
旧居有佛像,任由世人观。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奭公:宋朝的一位僧人。
2. 一锡出林去:锡指僧人的锡杖,意为他离开寺庙外出化缘。
3. 自言缘事了:他自称只有把事情做完才能心安理得地生活。
4. 飘叶随禅步:树叶随着他的步伐飘落,比喻他行动间的宁静与从容。
5. 饥禽傍野餐:他一个人在野外进食,没有拘束。
6. 旧房惟有佛:这间旧的房舍只有佛像存在。
7. 开著任人看:佛像开放给所有人参观。
去完善
赏析
《送奭公抄化》是一首描绘僧侣化缘的诗作。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僧人面对艰难困苦的生活依然保持坚定信念的精神风貌。
“一锡出林去,风霜前路寒”描述了僧人离开寺庙、步入世俗社会的情景。通过“风霜”的意象,表达了僧人在修行的道路上所要经历的艰辛和挑战。
“自言缘事了,方得此身安”传达了僧人的信念:只有真正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才能求得内心的安宁与满足。这句话也暗含了诗人对僧侣精神的赞美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飘叶随禅步,饥禽傍野餐”进一步描绘了僧人在尘世中的日常生活。这两句诗既形象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又揭示了僧侣简朴的生活方式。
“旧房惟有佛,开著任人看”则表现了诗人对宗教信仰的尊重和理解。虽然僧人离开了庙宇,但他们心中始终有佛陀的存在,这是他们精神力量的源泉。诗人用“开著任人看”来表达自己对宗教宽容和理解的立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送奭公抄化》是南宋诗人翁卷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末期,即公元12-13世纪之交。这个时期,国家政治腐朽,民族矛盾尖锐,战乱频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个特殊时期,翁卷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他关注民生疾苦,渴望家国安宁。他与奭公交情深厚,奭公是一个虔诚的僧人,为弘扬佛法,四处游历,化缘布施。翁卷为他的行为感动,故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对好友的敬仰之情和对众生的关怀之心。
从翁卷的人生际遇来看,他在年轻时就饱尝了战乱和离乱之苦,这使他对和平生活有着强烈的渴望。他的诗歌创作多关注民生和社会现实,反映了他对社会矛盾的深刻关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南宋晚期,佛教在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许多文人都受到佛教教义的影响。翁卷与奭公的友谊也反映了当时文人与僧侣之间的交往与互动。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南宋文学创作的繁荣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像翁卷这样的优秀诗人,他们的作品共同构成了南宋文学的瑰丽画卷。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