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秋日晴朗的一天里,我漫步在曲折的山湾中,远处的山峰层峦叠嶂,近处的美景连绵不断。
闲暇之余,我登上了山岗,欣赏着山下流淌的溪水,忽然在水面下看到了倒映的青山景色。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一天:整个天空;形容广大的范围。
2. 秋色:秋天景色的代称。
3. 晴湾:阳光照射的水湾;这里指湖泊或河流。
4. 峰峦:山峰与山峦;这里泛指山景。
5. 野水:自然景色中的水流;这里的“野”字表现出一种自然的氛围。
6. 水底:水面以下的部分。
去完善
赏析
《野望》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翁卷在秋天登上山巅时的所见所思。开篇两句“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把读者带入了萧瑟的秋天景象中,诗人以 “冷” 和 “晴” 字来表现秋天的寒意与阳光并存的特点,以及色彩斑斓、层次分明的山川美景。
接着,“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出诗人信步登高时所看到的美景:山泉静流,水面清澈可见底,山体倒影在水中。青山绿水相映成趣,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全诗通过翁卷的眼睛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面对自然时那种悠然自得的心境,同时也传达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野望》是南宋诗人翁卷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理宗时期(1225-1264年),这是一个政局动荡、战乱频繁的时代。
翁卷是南宋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生活在南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战争频发。这种时代背景对翁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诗歌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和关心。在《野望》这首诗中,翁卷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野望》一诗的原文为:“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这首诗描绘了江边日落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在诗中,翁卷以江头落日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写潮退渔船、白鸟临水等自然景观,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然而,在这宁静的景象背后,隐藏着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民生疾苦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