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戴汉老
三洞耸奇秀,双溪泻澄鲜。
上有婺女光,照耀无穷年。
储灵复产异,人物相比肩。
君虽生后来,识与先辈连。
如筠挺修直,似玉抱贞坚。
策名甲科上,初仕瓯海边。
孰云簿领闲,文案方满前。
敏手信无敌,虚怀常坦然。
驾言指归期,通邑皆拳拳。
乃知为政者,何苦用心偏。
良才世所稀,华职当骤迁。
愿君养盛业,益使芳誉传。
明晨潮信来,挂席从中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三座山峰峭拔奇异,双溪流水清澈明亮。
天空中有婺女星的光辉,无时限地照耀大地。
汇聚灵气的地方出产珍异,人们并肩而行相互扶持。
虽然你出生较晚,但智慧却与前人相连。
你就像绿竹一般挺拔秀丽,又如同美玉般坚定纯洁。
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首次出任地方官员于瓯江之畔。
谁说担任行政职务清闲?你面前总是堆满了公文案牍。
你的双手敏捷无敌,胸怀宽阔而坦诚。
你说要回家了,全城的人都来送别。
由此可见,治理政务的人,为何如此费心费力。
你是难得的优秀人才,应该快速升迁到更高的职位。
希望你能继续壮大自己的事业,让你的名声传播更远。
明天早晨潮水会来,我将从河中扬帆离去。
去完善
释义
1. 三洞:此地可能指的是山洞、岩洞等自然地貌,此处为形容地方奇特而美丽。
2. 双溪:可能指的是溪流交汇处或分支的河流。这里用来描绘河流的景象。
3. 婺女光:此处的婺女指的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八宿中的婺女星,象征永恒的光芒。
4. 储灵产:可能指的是地方的灵气汇集之处。
5. 甲科:古代科举考试分为三甲,甲科即是指科考成绩优异。
6. 瓯海:古地名,今浙江省温州市一带海域。
7. 敏手:指做事迅速高效的人。
8. 策名:提名、题名,这里可能是指在士人榜上有所名次。
9. 挂席:意为扬帆远航,这里借喻乘船出行。
10. 中川:即中间的水域,中流,这里是指南方的江河湖泊。
去完善
赏析
《送戴汉老》是南宋诗人翁卷送别友人戴汉老的一首五言诗。整首诗以景色衬托人物的品德、才华和志向,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许和期许。
诗的开篇描绘了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三洞耸奇秀,双溪泻澄鲜。”这里的山水景致奇特秀美,两条溪水清澈透明。接着,诗人赞美了这片土地上璀璨的历史和文化:“上有婺女光,照耀无穷年。”他借用了神话传说中婺女星的光彩来比喻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
在第二联中,诗人提到这里的人物世代出类拔萃:“储灵复产异,人物相比肩。”这里的人民富有灵气,才华横溢。紧接着,诗人用四句概括了友人的品质特点:“君虽生后来,识与先辈连。如筠挺修直,似玉抱贞坚。”戴汉老虽然生在后世,但他的见识与前辈们紧密相连,就像绿竹一样刚直不阿,又像美玉一般高洁坚定。
随后,诗人回顾了戴汉老在仕途上的成就:“策名甲科上,初仕瓯海边。”他在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初次任官便在瓯江之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戴汉老才能的肯定。紧接着,诗人又描述了戴汉老的勤勉工作态度:“孰云簿领闲,文案方满前。敏手信无敌,虚怀常坦然。”尽管有人认为公务处理相对轻松,但戴汉老的工作却充实繁忙。他具有敏捷的才思和谦虚的胸怀。
诗篇的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戴汉老的美好祝愿:“驾言指归期,通邑皆拳拳。乃知为政者,何苦用心偏。良才世所稀,华职当骤迁。愿君养盛业,益使芳誉传。”诗人盼望戴汉老早日回到故乡,这里的老百姓都会满怀深情地欢迎他。他勉励戴汉老要继续努力,成为一个有美好声誉的官员。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与友人的告别之情:“明晨潮信来,挂席从中川。”明天早晨,随着潮水信心的到来,他们将扬帆启航,各自踏上征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戴汉老》是南宋诗人翁卷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即南宋时期。
在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金兵入侵,朝廷腐败,民不聊生。然而,这一时期也涌现出了一批忧国忧民的文人墨客,他们用自己的才情表达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翁卷就是其中之一。
翁卷生活在浙江温州一带,他与当时的一些知名文人交好,如陆游、杨万里等。尽管生活贫困,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文学理想,用诗歌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忧虑。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这首诗中,翁卷以戴汉老的离别为题,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他希望戴汉老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保持高尚的品质,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这个时代的忧虑,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