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寺
一宿此禅宫,身同落发翁。
深窗难得月,老屋易生风。
灯冷纱光淡,香残印篆空。
独怜吟思苦,妨却梦西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这古老的寺庙里过了一夜,我感觉与那些僧人一样脱离了尘世的纷扰。
幽深的窗户很难见到月光,而古老的房屋则容易引来穿堂风。
油灯渐渐变冷,灯光微弱,焚香的烟雾已经散去,只剩下焚烧的香篆的痕迹。
我只顾着苦苦思考如何构思诗句,反而无法安然入睡,无法在梦中游历东西方。
去完善
释义
1. 宿:这里指住宿,过夜。
2. 禅宫:佛教寺庙。
3. 身同落发翁:比喻自己像出家人一样清净无欲。
4. 深窗:幽深的窗户。
5. 难:不易。
6. 老屋:破旧的房子。
7. 易生风:容易有风吹进来。
8. 灯冷:灯火不亮。
9. 纱光淡:光线透过轻纱显得暗淡。
10. 香残:香气消逝。
11. 印篆空:佛像上的印记模糊不清。
12. 独怜:独自哀伤。
13. 吟思:沉思冥想。
14. 妨却:妨碍。
15. 梦西东:梦见过去和未来的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宿寺”为题,诗人翁卷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禅寺过夜的情景。首联点题,说明了诗人投宿的地点以及自己的身份——一个暂居于此、暂时寄身于寺院的僧人。
颔联写寺中环境:月光难以照进深邃的窗户,老旧的房屋结构使得寒风易入。这两句诗勾勒出禅寺古朴、安静的气氛,也为下文铺垫了情感基调。
颈联细写禅房内的景象:烛火摇摇曳曳,灯火阑珊;熏香残存,香消玉殒。这两句以具体物象传递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幽寂之感。
尾联则点明主题,“独怜吟思苦,妨却梦西东。”表达的是诗人在寺院静谧的环境中独自寻思时的苦楚。正是因为这种愁思之苦,连梦境也受到了干扰,无法入睡。至此,诗人通过“宿寺”这一事件展示了个人内心深处的细腻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寺》是南宋诗人翁卷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即南宋时期。
翁卷生活在南宋后期,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金兵入侵,朝廷腐败,民不聊生。翁卷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他对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深感忧虑。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自己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
在《宿寺》这首诗中,翁卷通过描绘寺院清幽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然而,在这宁静的背后,诗人也隐约透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这种情感在诗的最后两句“疏钟知寺近,回首又烟萝”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诗人以疏钟和烟萝作为象征,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