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孙季蕃
立谈飞絮中,相遇在吴宫。
以我为生拙,怜君失计同。
醉酣花落月,吟苦竹摇风。
自作庐山记,幽奇欲遍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立谈之中,我们在吴宫相遇。
我生性笨拙,却与您有同样的失策。
醉酒陶醉于落月的花,吟诵诗歌时感受到风吹过竹林的悲伤。
我想自己写一部庐山的游记,把它的幽深和奇特之处全部探索出来。
去完善
释义
立谈飞絮中:① 立谈:站着谈论。② 飞絮:飘飞的柳絮。这里指春天时,人们在树下站立交谈的情景。
相遇在吴宫:① 吴宫:泛指江南地区的宫殿。这里指作者与孙季蕃在江南地区偶然相遇的地方。
以我为生拙:① 生拙:不善于言辞或交际。这里形容作者自己的性格。
怜君失计同:① 怜君:对孙季蕃的怜惜之情。② 失计:失策,不如意。这里表示两人都有相似的人生经历。
醉酣花落月:① 醉酣:沉醉于美酒之中。② 花落月:形容春天的景色。这里表示作者与孙季蕃一起欣赏美丽的春景。
吟苦竹摇风:① 吟苦:吟咏悲苦的诗篇。② 竹摇风:风吹动竹子发出的声音。这里形容作者与孙季蕃共同度过艰苦岁月的情景。
自作庐山记:①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著名风景名胜区。② 记:一种文学体裁,用来记录事物、表达情感等。这里表示作者打算写一本关于庐山的游记。
幽奇欲遍穷:① 幽奇:幽深奇异的景致。② 遍穷:走遍每一个角落。这里表示作者计划游览庐山所有的幽奇之处。
去完善
赏析
《赠孙季蕃》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孙季蕃在吴宫相见的场景,表达了他们对诗词的热爱和执着。诗人用“立谈飞絮中”来形容他们的相遇,既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情景,又暗示了他们在纷扰尘世中寻找知音的渴望。
诗中的“以我为生拙,怜君失计同”是作者对自己的谦虚评价和对友人的同情理解。他们都在文学的道路上追求着,虽然有时候会感到生疏和困惑,但他们仍然坚定地走下去。这种志同道合的友情和共同追求的信念,使得他们的友谊更加深厚。
在描述两人的相处时光时,诗人运用了许多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语言,如“醉酣花落月,吟苦竹摇风”,生动地描绘了他们饮酒赋诗、品茗论道的快乐生活。这样的日子充满了诗意和美好,让人陶醉其中。
最后,诗人提到他们正在创作一本名为《庐山记》的作品,希望通过这本书,记录下他们探索自然之美和人生真谛的过程。这份执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孙季蕃》这首诗是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诗中的孙季蕃是他的朋友,两人关系深厚。在公元1254年前后,翁卷和孙季蕃相遇并结为知己,共同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在这段时间里,翁卷通过诗歌向孙季蕃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同时也抒发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这首诗的创作时期正值南宋末年,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战乱纷争之中,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尖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翁卷和孙季蕃作为文人墨客,虽然身处乱世,但仍然坚守着对文化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他们的友谊也因此显得尤为珍贵。
在翁卷的一生中,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取得功名。这使得他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深的失望,但他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在与孙季蕃的交往中,他将自己的情感和理想寄托在了诗歌中,通过对朋友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他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总的来说,《赠孙季蕃》这首诗是在南宋末年的乱世背景下,翁卷与孙季蕃之间的真挚友谊的体现。它反映了文人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是南宋末年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的真实写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