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东庵约公
问今年八十,退院久清闲。
白雪髭慵剃,青松户早关。
取泉来煮茗,与客话游山。
弟子何僧是,缁衣多往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问到年龄八十岁,已退休多年享清闲。
白发雪白懒得剃,青松门下早早关。
取来泉水煮茶喝,与客人们谈论游山。
哪个僧人是我弟子,缁衣往来颇多。
去完善
释义
1. 东庵:寺庙名,位于浙江温州地区,是翁卷的朋友约公的住处。
2. 翁卷:南宋诗人,字灵舒,号筠溪居士。今浙江温州人。
3. 退院:指和尚离开寺院,这里指约公辞去了方丈之职。
4. 白雪:代指老年人的白须。
5. 青松:比喻坚定的信仰和高尚的品质。
6. 取泉:指从山中取得泉水。
7. 煮茗:指用泉水煎茶。
8. 游山:指游览山水名胜。
9. 弟子:指约公的徒弟。
10. 缁衣:黑色的僧袍,这里指约公的徒弟们。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赠东庵约公》描绘了诗人在东庵约见一位年长僧人约公的场景。全诗分为四联,从约公的年龄、生活、待客以及门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首联“问今年八十,退院久清闲”说明了约公已是八旬老者,早已辞去了僧职,过上了清闲的生活。以“问”字开篇,体现了诗人对约公的关心和尊敬。
颔联“白雪髭慵剃,青松户早关”形象地描绘了约公的容貌和生活状态。他的胡须如同白雪,不需修剪;他的房门紧闭,就像寒冬中的青松一样独立于世。这一联表现了约公虽年老但依旧矍铄的形象。
颈联“取泉来煮茗,与客话游山”则写出了约公好客的一面。他亲自去取泉水,为客人煮茶;并与客人一起谈论过去游览山川的趣事。这两句表现出约公待人诚恳热情,也反映出他与世无争的心境。
尾联“弟子何僧是,缁衣多往还”通过询问约公的门下弟子都是哪些僧人,表达了诗人对其弟子的关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与约公之间的深厚友谊,他们的交往频繁,犹如红尘俗世中的来往。
这首诗借助于白描的手法,通过对人物年龄、外貌、生活细节等方面的刻画,生动地描绘出约公的形象特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禅林生活的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东庵约公》是南宋诗人翁卷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94年,即南宋光宗绍熙年间。
在这一年里,翁卷的家乡温州一带遭遇了一场严重的旱灾,百姓生活困苦。作为一名关心民生、关注社会的诗人,翁卷亲眼目睹了这场灾难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悲悯。此时,他结识了东庵约公,一位慈悲为怀、乐善好施的高僧。约公在东庵寺开设粥棚,救济灾民,这让翁卷深受感动。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赠东庵约公》,表达对约公的敬意和对受灾百姓的关切之情。
在这一时期,南宋社会矛盾激化,政治腐败严重,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佛教文化却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许多寺庙成为了民众的避难所和精神寄托之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翁卷选择以诗歌的形式赞美高僧约公的善举,体现了他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宗教信仰的尊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