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山友徐灵晖
若非殊俗好,那肯爱幽居。
深径无来客,空山自读书。
树蝉经雨少,门柳望秋疎。
相忆何时去,闲园共尔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果不是特别喜欢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谁又会愿意独居在这幽静之处呢?这条深邃的小路很少有客人来访,我在空寂的山中独自阅读着书籍。经过一场秋雨,树上的蝉鸣声变少了;看着渐渐变黄的柳树,我知道秋天已经临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将你忘记,一起在这个宁静的花园里劳作。
去完善
释义
1. 殊俗:不同习俗的地方或人群。这里指诗人翁卷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
2. 那肯:即“岂肯”,表示不愿意做某事。
3. 幽居:偏僻的住所,此处指隐士的居所。
4. 深径:指通往山友徐灵晖居所的小路。
5. 无来客:没有人来访。
6. 空山:指山中寂静无人。
7. 树蝉:树上的蝉,比喻山林中的声音。
8. 经雨少:经过雨水之后数量减少。
9. 门柳望秋疎:从门口看到的柳树在秋天时显得稀疏。
10. 相忆:互相思念。
11. 闲园:安静的园子。
12. 共尔锄:一起劳作。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翁卷寄给山友徐灵晖的一首抒怀诗。全诗以“幽居”为主线,描述了山友的隐居生活,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首联“若非殊俗好,那肯爱幽居”,诗人首先提出,如果不是因为特殊的风俗习惯和个人喜好,谁会愿意在深山幽谷中独居呢?这是诗人对山友独特生活方式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此种生活的向往。
颔联“深径无来客,空山自读书”,诗人描绘了山友的生活环境:深深的山间小路上没有来访的客人,只有在空旷的山谷中独自读书。这里表现了山友的清净、淡泊的生活态度,以及他对自己的坚持。
颈联“树蝉经雨少,门柳望秋疎”,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描绘了山友生活环境的特点:经过雨水洗礼的树蝉声音渐少,秋天即将来临,门前的柳树显得稀疏。这里体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力。
尾联“相忆何时去,闲园共尔锄”,诗人表达了对与山友相聚的期盼:什么时候能与你相见,一起在闲适的园子里共同劳作。这里表达了诗人与山友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期待。
总之,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友幽居生活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期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诗人以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将这种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