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柳
一桁门前柳,亭亭翠插空。
悲秋宋玉宅,学舞楚王宫。
夜映楼台月,朝牵菱荇风。
多情二三月,乱絮扑房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一排门前的柳树,高高耸立,翠绿欲滴。就像那悲伤的宋玉的住所,又像是学习舞蹈的楚王的宫殿。夜晚月光洒在楼阁和台上,清晨则被菱叶和荇菜环绕的风轻拂。多情的二三月,漫天飞舞的柳絮轻轻扑打着窗户。
去完善
释义
"一桁门前柳,亭亭翠插空。"中,“桁”指房屋的檩条,这里可以理解为屋檐,表示家门前的柳树;“亭亭”形象地描绘了柳树的直立姿态;“翠插空”意味着绿色在空中蔓延,突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悲秋宋玉宅,学舞楚王宫。”中,“悲秋宋玉宅”的“宋玉”指的是战国末期楚国的大文学家,以《九辩》等作品传世,其作品中常出现悲秋的主题;“学舞楚王宫”则暗含《楚辞》中的美丽场景,表达了门前的柳树像宫廷中的舞者一样优美。
“夜映楼台月,朝牵菱荇风。”中,“楼台月”象征着美好的夜景;“菱荇风”比喻清新的早晨,与诗中的柳树相互映衬。
“多情二三月,乱絮扑房栊。”中,“二三月”是春天的时候,这时分万物皆有情;“乱絮扑房栊”则描绘了柳絮在风中飞舞的姿态。
去完善
赏析
《门前柳》姜特立:以柳树为主题,展现其旺盛生命力及富有诗意的形象。首句描绘柳树外形,“一桁门前柳,亭亭翠插空”展现了柳树的高大、挺拔和青翠;第二句则借用了悲秋的典故,表现出柳树在秋天时依然生机勃勃的形象;第三句通过柳树发芽、抽枝的状态,展现出新生事物带来的生机活力;第四句运用细腻的笔触,写出柳树随风摇曳的姿态;第五句以柳絮纷飞的场景,表现了春天里万物复苏的景象;最后一句“多情二三月,乱絮扑房栊”则是将春天的美好瞬间定格,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整首诗歌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拟人等手法,使得柳树的形象更加丰满、生动,不仅赞美了自然景色的美,更传达了人生哲理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门前柳》是南宋诗人姜特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即南宋初期。
在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金兵入侵,朝廷腐败,民不聊生。然而,尽管处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姜特立仍然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他辞官回乡,过着悠闲的田园生活。他的诗歌创作也受此影响,大多表现了与世无争、恬淡宁静的生活意境。
《门前柳》这首古诗便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门前柳树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事纷扰的超脱心境。诗人通过对柳树枝头的春天新绿的描绘,象征了新生和希望,同时也暗示了自己身处乱世却依然能保持乐观的心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