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岩桂
社后十日雨,坏却山桂花。
不见日车行,但见雨脚斜。
闷坐室何有,辞眠情不佳。
安得万里风,浩荡吹晴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十天后连绵阴雨,山桂凋谢。
看不到阳光下的行车,只见斜斜的雨丝。
闷坐在室内有何乐趣?连入睡的心情都不佳。
多么希望有一阵狂风,浩大而有力地吹散阴霾和晚霞。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社后十日雨:社,指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社后十日,意指过了十天的祭祀活动之后。
2. 山桂花:这里指的是岩桂,也叫木犀,即桂花的一种。
3. 日车行:形容太阳照耀下的大道,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阳光灿烂的日子。
4. 雨脚斜:雨脚,指下雨时雨水降落的样子;斜,表示倾斜的状态。
5. 安得万里风:安得,表示希望得到或实现某事;万里风,寓意强大的风力,能驱散乌云和阴霾。
6. 浩荡吹晴霞:浩荡,形容风吹得很猛;晴霞,阳光照射在天空中的云彩,此处借指阳光。
去完善
赏析
《雨中岩桂》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形象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在多雨时节对桂花盛开的渴望。
诗的开头,“社后十日雨,坏却山桂花”,描述了连续降雨的情况,使得原本应在晴朗天气中盛开的桂花受到破坏。这里通过“社后十日雨”的表述,突显了诗人对阴雨连绵时间跨度之长和对桂花影响之大的关注。
接下来的诗句“不见日车行,但见雨脚斜”,进一步表现了连绵阴雨天带来的困扰。“不见日车行”暗示了阳光难以露面的阴天,而“但见雨脚斜”则形象地描绘出雨水倾泻的景象。
面对这样的环境,诗人倍感压抑,因而感叹道:“闷坐室何有,辞眠情不佳”。这两句将诗人的情绪刻画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他在阴郁天气中的烦躁不安和无所适从。
最后两句诗“安得万里风,浩荡吹晴霞”,展现了诗人对于驱散阴郁、重现明媚阳光的期待。他期待着一股强大的风力,如同神助一般驱走乌云,露出晴空万里的美丽景色。
综上所述,《雨中岩桂》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被恶劣环境所困扰的无奈,以及对阳光普照、花香四溢的美好环境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雨中岩桂》是南宋诗人姜特立所创作的一首赞美桂花的小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7年,正值南宋时期。在当时,南宋朝廷在宋高宗赵构的统治下,经济、文化较为繁荣。
在创作此诗的时期,姜特立的个人经历非常丰富。他曾任礼部尚书兼国子监祭酒,后辞官回乡,潜心文学研究。此外,他还是一位资深的画家,擅长花鸟画。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入微的洞察力,使得他的作品富有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在那个时代,虽然战争频繁,但人们并未完全丧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时的文人墨客以寄情山水、吟诗作画为乐,表达对生活和社会的独到见解。姜特立便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他的这首《雨中岩桂》充分体现了这种精神追求。
去完善